首页
>专题>戎耀今生

最美风采丨一位把历史告诉未来的老爷爷

发布时间:2019-08-30 19:13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厅办公室(政策法规处)

在孩子们眼里,他是一位讲述革命故事的白发老人;在大人们眼里,他是一位令人敬佩的革命英雄;而在他自己口中,自己只是一个革命战争幸存者。“为了红色江山代代传,也为了牺牲战友用生命追求的信仰后继有人,对孩子们讲传统是我一个战争幸存者责无旁贷的使命。”吴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革命传统教育,他一讲就是60多年。

吴成于1929年在江苏海门出生。他13岁当民兵,15岁正式加入新四军,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46年,在“苏中七战七捷”战斗中,吴成右胸肋骨和右手先后中弹负伤,后又经历两次手术,被迫截去了右下臂。

信仰坚定,他是革命意志的传承者

1952年3月,当时已在荣校即后来的江苏省荣军医院工作的吴成受扬州市城北中心小学的邀请,开始担任校外辅导员,从此走上了革命传统教育的讲台。60多年来,他先后被近百所大中小学聘请为校外辅导员,作传统报告7000多场,听众500余万人次,与青少年来往的书信、明信片和贺卡等达几千封。

在一次赶往学校作报告的路上,因左臂抓扶手站立不稳,他在公交车上被拥挤的人群撞倒在铁杆上,引起颅内出血,情形危急,不得不住院治疗。他身在病床,依旧心系下一代,仅休养了一个多月,就拖着尚未痊愈的身体又回到讲台上。他讲革命传统有三大特点:一是不带讲稿,二是站着宣讲,三是不取分文报酬,甚至连交通费用都自己解决。有时,吴成一天要做4场报告。为了赶时间来不及吃饭,他就饿着肚子讲。他说:“我问心无愧,不图名、不图利,只图用革命传统教育影响后人。”讲台下,吴成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用仅有的左手、用满满的爱心一字一句地写着文稿,与青少年书信往来。60多年,5000多封来往书信成了吴成革命传统教育成果最好的证明。

不忘初心,他是革命文化的传播者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吴成走进少管所、戒毒所、收教所和监狱,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从1996年起,在无锡监狱,他与7名帮教对象结对。逢年过节,他都要到监狱去看看这些帮教对象,耐心帮教。至今,除2人继续服刑外,其余5人已经出狱。

让吴成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因犯罪被判死缓的大学生。帮教过程中,吴成对他真心实意,将家庭住址、邮政编码、宅电号码及工作单位全部告诉了他,但对于他如何走上犯罪之路的却一次也没有问过。由于吴成的耐心帮教,这个学生真心改错,立功减刑,终于在15年后回归社会。如今,这位学生已成立了一家拥有70余名职工的公司,资产上百万元。

至今,吴成为失足青年讲课150余场次,结对帮教180人,转化效果明显的达117人。

无私奉献,他是革命精神的传递者

吴成始终把未成年人的成长记挂心间。邻家的孩子逃学,他主动上门做思想工作;心念革命老区的孩子,他又组织起离休老干部们,捐款买了十几台电扇连同安装费一起寄去。虽然他自己常常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却乐于资助20多名革命老区的贫困学生,自掏10多万元支持大别山区的希望小学,用毕生的积蓄创办起“家庭革命传统教育阵地”……

说起这个“家庭革命传统教育阵地”,可是花费了吴成不少心血。2003年,他利用楼房平改坡的机会,自费4万余元,在自家阁楼上创建起了这个阵地。阵地里陈列了他珍藏的革命纪念物和史料等共计30000件。参观过的孩子都说:“书本上的历史就在眼前,如此生动而丰富。历史难忘,我们要为了祖国的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4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下,这个阵地由原本的40平米扩容至约200平米。搬迁后,这里每年接待来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学校等领域的参观人数成倍增加,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陆续被《新华日报》《中国火炬杂志》等多家重要媒体采访报道,并被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授予“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示范点”、被江苏省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授予“江苏省双拥示范基地”。

吴成因此获得 “中国好人”“全国先进老干部”“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全国著名优抚对象”及省、市、区局、单位、学校、社区授予的100余项荣誉及称号。他60多年如一日,用宣讲革命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的实际行动,生动鲜活地展现出党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震撼人心、塑造灵魂的作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