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奋战“疫”线丨兄弟齐冲锋
兄弟,兄弟,既是战友,也是亲人。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这些退役军人兄弟一起走上一线,同心同力,其利断金,他们用坚毅的背影筑起钢铁防线——
战“疫”一线的“双子星”
在无锡市惠山区洛社镇华圻村,强君、强进兄弟俩是一对耀眼的战“疫”明星——双胞胎,退役军人,“疫”线突击队员。
退役不褪色,有战召必回。去年九月份刚退役的兄弟俩,在家一直保持着在部队的好习惯。当听到抗击疫情的动员令后,他们立即打电话给村退役军人服务站,主动报名参加疫情阻击战,“我们哥俩就一个要求,最苦、最艰巨的任务就交给我们。”就这样,哥俩向险而行,毅然冲在防控疫情的最前线。
面对复杂艰巨的疫情,兄弟俩每天早出晚归,白天自带小喇叭走街串巷搞防控宣讲,协助村委挨家挨户进行人员摸排;晚上协助搞好人员信息统计汇总,参加卡口值守。无论是晚上寒风逼人的卡口值守,还是白天走村串巷的政策宣传,抑或是爬楼登门的摸排询查,村民总能看到哥俩挺拔的身影。
哥哥强君说:“我们是退役军人,来自人民为人民,这是天经地义的。”弟弟强进则说:“疫情阻击战,打得就是人民战争,我俩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兄弟俩的感召下,全村退役军人发扬不畏艰苦、敢打必胜的战“疫”斗志,凝聚起了抗击疫情的强大的群众力量,构筑起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钢铁防线。
三兄弟在“疫”线
新冠肺炎疫情严峻,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海安市各部门、各战线干部不言苦、不喊累,奔走在抗击一线。在这群人里面有三个普通却又特殊的身影。在李堡的查报卡口,来自海安市人民法院的法警顾星、海安市飞鹤公交公司的张星宇、海安市公安局交警李堡中队的张英宏,正合理分工、秩序井然对入境车辆和人员进行信息确认、登记、测量体温,工作有条不紊。
其实三人的缘分不仅仅因这次的疫情。他们曾是同年入伍,在同一个部队服役的战友。在疫情形势愈发严峻的情况下,海安市委市政府做出决定,从各部门抽调人手参与卡口执勤工作。作为退役军人,三人不约而同主动报名,积极参投身与抗击一线工作。
老兵兄弟连,集结!
近日,常州市钟楼区委、区政府吹响了抗击疫情的“集结号”,各镇、街道人武部、退役军人服务站等积极响应,按照“就地部署、就近用兵”的原则,迅速行动,分头集结,由30名左右主动请缨的退役军人组成“战疫排”,进而在全区组成200多名退役军人的“战疫兄弟连”,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构筑最坚固的防线。
随着春运返程、企业复工潮的到来,钟楼区各重点卡口值守压力倍增,人员十分紧缺。“战疫兄弟连”迅速投入战斗,严格有序排查外来车辆,做好进出口人员登记,24小时不松懈。退役军人们身着迷彩服,在凛冽的寒风中仍然精神抖擞,引得路人连连点赞。
在钟楼区五星街道新中村道路卡口,退役军人宗纬刚刚结束入户排查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还没来得及休息,又加入到防控值守中来。他说 :“我不知道执勤什么时候能结束,但疫情还没结束,我就不撤,会坚守到底。”
同样在卡口的新闸街道退役军人顾逸飞说,“当初我作为一名军人,穿上军装,矢志保家卫国,现在虽然脱下军装,依然要奉献社会。这次和兄弟们再次集结,又找回了当初当兵时候的感觉!”
各“战疫排”充分发挥对环境地形熟、人员情况熟的优势,配合村(社区)等基层单位做好巡查工作。退役军人们深入社区,来到居民身边大力宣传防疫知识,他们挂横幅、贴标语、发放宣传资料,手持大喇叭向居民群众普及防疫科学知识;不间断巡查,对扎堆聊天、串门闲逛的居民进行耐心地规劝疏散;不辞辛劳,一天数遍耐心细致地为公共场所消毒;对居家隔离的人员,每天早晚2次上门测量体温并做好登记及上报工作。
“战疫排”中的薛烨,是一名“80后”退役军人,现任钟楼区南大街街道怀德苑社区书记。从1月23日起,薛烨每天都早上七点半就到岗,凌晨一两点睡觉,一天接听上百个电话,微信里的“红点”怎么都点不玩,QQ群总是在闪动......在消除居民恐慌情绪的同时,薛烨还要开启“知心大哥”模式,照顾隔离户的情绪,掌握他们的动向及身体状况,并了解他们的生活所需,提供扔垃圾、购买生活必需品等服务,确保隔离期间生活上没有顾虑。
“战疫兄弟连”的退役士兵们还要协助街道、社区完成防疫物品、居民生活用品等重要物资的调运输送保障任务,做到快速响应、快速接收、快速配送,全力确保防疫物资运送及时,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运输保障。
西林街道邹傅村的退役军人们当起了“勤务兵”,他们与返乡留家观测人员建立起一对一的联络,并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主动收集和征求观测对象的需求和意愿,交流每日身体状况以及需要采购的物品等,为留观人员推出“5+1”上门服务,包含:送口罩、送体温计、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处方的预防感冒中药、送防控知识、送代购居家观察短缺物品,以及“如需就诊专车接送”服务。
疫情防控,没有硝烟,但战场就在钟楼退役军人的心里, “战疫兄弟连”一旦集结,就一直和百姓们并肩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