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接受央媒集中采访(访谈文字+视频)
近日,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接受中央级媒体的集中采访,今天的《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均发表访谈报道,新华社发布访谈视频和文字报道,一起来看!
人民日报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访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
2020年,江苏经济总量预计突破10万亿元。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更好践行新发展理念,增强创新发展动能,确保江苏在“十四五”开好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记者采访了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
加快建设“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江苏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江苏有哪些规划布局?
娄勤俭:一个“争”字,说明“做示范”不是轻而易举、水到渠成的,需要我们努力工作、扎实奋斗去争取。我们要在积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同时,加快建设“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即“十四五”时期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动力支撑。近几年,江苏抓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强化产业链创新链融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形成了很多好的经验。接下来,我们要更加突出创新核心地位,重点实施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出更大贡献。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是稳固国内循环重要地位、增强在国际循环中带动能力的重要基础。江苏实体经济发达,产业体系健全,既是需求方,也是国内许多产业循环的发起点和联结点。要把产业优势和市场规模优势发挥好,一手锻长板,进一步巩固制造业的基础和支柱地位,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着力提升自主可控能力和现代化水平;一手补短板,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质量提升行动,打通产业链的堵点断点,推动产业链与供应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循环畅通。
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江苏是“一带一路”交汇点,国家级开发区数量多,拥有自贸试验区等重大开放平台。要积极探索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大力度促进国内外市场规则和标准的深度融合,提高对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要素配置的全球影响力,打造走向国际循环的重要通道和有力支点。
在科技和产业创新上当好开路先锋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用好宝贵时间窗口,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江苏的着力点在哪里?
娄勤俭:我们贯彻中央要求,结合江苏实际,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发展的5条基本要求,即持续深入推动思想解放、努力处理好稳和进的关系、着力提升把握规律的能力水平、弘扬先行先试勇于探索精神、抓准抓牢抓实全局性战略抓手。
我们还明确提出一些带动发展全局的战略抓手,比如:创新驱动和制造强省建设,这是江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抓手;沿江沿海沿河沿湖融合发展、协调发展,是优化江苏区域发展格局的战略抓手;美丽江苏建设,是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做好“三农”工作、形成新型城乡关系的战略抓手;以一体化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促进民生共享,是做好民生工作的战略抓手;坚持信息化驱动现代化,是实现发展动能全面转换的战略抓手。这些战略抓手目的是扬优势、补短板,最具带动性、撬动力。
江苏最大的资源是创新资源,最大的优势是实体经济优势,必须在科技和产业创新上当好开路先锋。我们计划通过壮大战略科技力量、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强化数字技术赋能等重点工作,切实以科技强省、制造强省建设带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全面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将按照中央决策部署,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及各类风险防范,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格局,站在更高起点推进改革开放,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
筑牢安全与生态环保两个底线不动摇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江苏如何统筹抓好两件大事,有效防范化解各类经济社会风险,推动高质量发展?
娄勤俭:江苏经济发展快、体量大,但长期高速发展积累的问题相对较多,遇到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也较早。我们反复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筑牢安全与生态环保两个底线,以极大的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总书记对江苏安全生产工作格外关心,响水“3·21”事故后作出重要指示。2019年11月,国务院对江苏安全生产问题进行为期一年的专项整治。一年来,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重从发展理念、思想根源上检视问题、抓根治本,提升各级领导干部担当担责能力,增强对安全发展的认识深度和实践自觉,切实扛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去年安全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下降60%以上。我们要继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在落实安全生产工作清单、省级巡查和专项巡视等方面开展积极探索。
我们追求高质量发展,必须守住生态环保底线。江苏把“生态环境高质量”作为“六个高质量”工作布局的重要方面,把“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作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六大目标之一,以极大的定力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对美丽江苏建设进行了部署推进,以江海河湖为脉络优化空间布局,统筹推进美丽宜居城市和美丽田园乡村建设,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把长江大保护作为压倒性任务来抓,统筹环保整治和产业升级,统筹沿江沿海,联动解决“重化围江”和苏北小化工问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加快由局部好转向整体提升迈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我们将坚持系统观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转型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生产力布局优化等各方面工作统筹起来,更大力度抓好长江大保护、“十年禁渔”和太湖治理,坚定不移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努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江苏样板。
新华网
见事早行动快,实现新冠肺炎患者“零病亡”、医务人员“零感染”;通堵点攻难点,发挥经济大省“压舱石”作用;铁腕治污系统治理,环境质量创新世纪以来最好水平……极不平凡的2020年,江苏在大战大考中经受住重大考验,迸发强大动能。
“十四五”开局,“小康先行者”江苏如何开启现代化新征程?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江苏如何补短板锻长板、更好服务全国大局?新华社记者近日专访了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娄勤俭。
GDP超10万亿元,大考交出“高分卷”
从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到“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江苏如何找准定位“迈好第一步”?
“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既一以贯之、一脉相承,又包含更高期望、赋予更大责任。”娄勤俭说,“争”的要义在力取,“走”的本义为奔跑。江苏将始终沿着指引方向,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任务新要求,创造性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应对风险挑战。
疾风知劲草。过去一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江苏奋力打赢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防汛抗洪三场硬仗,是疫情控制最好、驰援湖北人数最多的省份之一,地区生产总值预计突破10万亿元,为中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恢复正增长作出积极贡献。
江苏如何把“强富美高”大写意变为精致细腻“工笔画”,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中央有重托,江苏有基础,干群敢担当,奋进正当时。”娄勤俭说,我们充分认识到江苏是稳住全国经济基本盘的重要压舱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杆、展现中国高度的重要窗口,各项工作都要立足国际视野、坚持一流标准,展现“苏大强”的情怀和担当。
“强”的潜力加速激发,人均GDP稳居全国省(区)第一,制造业规模、工业利润总额、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全国名列前茅,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旋律。
“富”的成色愈发饱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25,是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254.9万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改善。
“美”的气韵日益可感,累计腾退沿江岸线超60公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转折性变化,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生态市县等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高”的境界持续攀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成为示范样板,全国文明城市数量全国第一,文化自信显著增强。
激发创新引擎,擦亮生态底色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战略支撑,江苏如何“见到新气象”?
“江苏最大的资源是创新资源,最大的优势是实体经济,必须在科技和产业创新上当好开路先锋。”娄勤俭介绍,江苏拥有高校167所,科研机构850多家,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拥有全国最大规模制造业集群,产值约占全国七分之一。
壮大战略科技力量,举全省之力支持南京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紫金山、姑苏和太湖实验室创建国家实验室,定向突破“卡脖子”问题;加速产业基础再造,着手建立必要产业备份系统;强化数字技术赋能,打造全球信息网络重要枢纽节点……江苏将全面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让创新创造成为江苏大地上的滚滚热潮。
经济发展快、体量大,但长期高速发展积累下来的问题相对较多,遇到“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也较早,江苏如何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我们继承了前人艰苦创业打下的坚实基础,也必须担负起解决问题的历史责任。”娄勤俭表示,江苏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极大定力推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不为指标波动所慌乱、不为短期变化所干扰、不为困难增多所畏惧、不为外部议论所困惑。
“十三五”期间,江苏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0%。过去三年化工企业减少3900多家,减少工业产值超4200亿元。
国务院江苏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督导开展一年来,全省推动近34万家工业企业、240多万人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去年全省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下降60%以上,预计全年经济增长3.5%,实现发展和安全协调共进。
沿江绿色产业带再现“春江花月夜”美景,沿海打造令人向往的生态风光带,沿大运河建设高品位文化、生态、旅游走廊……江苏系统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让“美丽江苏”更加可感。
服务全国大局,先富带动后富
为全国发展探路,是中央对江苏的一贯要求。江苏如何在服务全国大局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把江苏发展放在全国全球大坐标中审视、谋划和推进,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归零心态,勇当探路者。”娄勤俭表示,“十四五”时期,江苏将积极扩大内需,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战略中展示江苏担当。
融入国家战略,重塑竞合优势。提升扬子江城市群、沿大运河城镇带等发展能级和水平;系统谋划海洋经济,打造“蓝色新增长极”;建设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和徐州国际陆港、淮安空港、连云港海港“物流金三角”……江苏将加快改变南强北弱、江强海弱现状,构建现代化省域发展形态,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通道。
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江苏如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江苏要实现的发展,是遵循新发展理念、解决深层次问题、推动转型升级、实现凤凰涅槃的发展。”娄勤俭表示,江苏不断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扛起先富帮后富责任,为全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多挑担子。
“十三五”期间,江苏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实现度超过90%,居民健康、养老、托幼、住房、体育等水平全国领先。投入近500亿元,实施支援帮扶项目8100多个,助力10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近400万人实现脱贫。
“努力让农民和市民不再有明显界限,让城乡生活品质不再有明显落差,实现宜居城市和美丽乡村互补共生。”娄勤俭说,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标志性工程,苏北农房集中改善已完成20余万户,今年将再推进10万户。
从“春到上塘”到“昆山之路”,从提出创新型发展到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江苏始终用新思想解放思想、统一思想,推动各级干部的视野格局、思维理念、工作方法全面适应新时代新要求。
“全省13个设区市就是13支敢打硬仗的奇兵劲旅,合在一起就是能打胜仗的铁阵强军,共铸江苏之‘大’、江苏之‘强’。”娄勤俭表示,江苏将力争在“没有先例”的方面率先做出成功案例,在“普遍在做”的方面做得更好更快,在解决“共性问题”上积累先行经验,奋力谱写“强富美高”现代化新篇章。
经济日报
勇于担当创新 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
——访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
2021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作为东部经济发达省份,江苏如何起好头,迈好关键第一步?日前,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
记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到地方考察便来到江苏,对江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江苏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江苏是如何理解、如何把握这一重大使命的?
娄勤俭:时隔三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江苏,既是对江苏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成果的集中检阅,更是对江苏“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现场指导,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江苏将立足实际、开动脑筋,创造性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创造性应对风险挑战、创造性开展工作,重视研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挑战和问题,展现更多识变应变、化危为机、化被动为主动的创新创造,更好落实中央对江苏“为全国发展探路”的一贯要求。
“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是江苏抓工作促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追求,但不是说时时事事都要争第一,更不能为了一时的领先而影响到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定力,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把握好节奏、掌握好平衡,实现近和远、稳和进、质和量的有机统一,特别是要十分注意学习兄弟省市的好经验好做法,取长补短,兼收并蓄,巩固和放大江苏的先行优势,形成更多制度性成果、规律性经验。
记者:“十三五”时期江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过去一年,在大战大考中经受住了重大考验,取得了“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新成就,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娄勤俭:2020年是我国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江苏以高度的战略定力,推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地区生产总值将历史性地跨上10万亿元台阶,为我国经济率先恢复正增长作出积极贡献。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强富美高”四个方面。
经济强——地区生产总值连跨3个万亿元台阶,总量突破10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超9000亿元。
百姓富——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2020年预计超4.2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25,是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在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的基础上,年人均收入低于6000元的254.9万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
环境美——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升到80%以上,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0%,水环境国考断面优Ⅲ类比例上升至84.6%,主要入江支流和入海河流断面均无劣Ⅴ类。
社会文明程度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成为示范样板,全国文明城市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记者:江苏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江苏在谋划“十四五”发展方面是如何考虑的?
娄勤俭:关于“十四五”和到2035年的奋斗目标,《建议》适当提出了一些大的定量目标,以鼓舞人心、引领发展,比如“两个翻一番”,即到2035年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收入在2020年基础上实现翻番。综合考虑未来发展条件、环境等方面因素,《建议》对多数发展目标采取了定性表述为主、蕴含定量的方式等,比如,在远景目标中提出在2030年全国碳排放达峰前提前达峰,这有利于引导各地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子。
江苏明确提出一些可以带动发展全局的战略抓手。比如,创新驱动和制造强省建设是江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抓手;沿江沿海沿河沿湖融合发展、协调发展是优化江苏区域发展布局的战略抓手;美丽江苏建设是全域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抓手;“三农”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任务;突出民生共享是保障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活品质的根本要求;坚持信息化驱动现代化是实现发展动能全面转换的战略抓手。这些抓手目的是扬优势、补短板,最具带动性、撬动力。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经济工作要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展开。江苏打算如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娄勤俭:总的来说,江苏在积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同时,加快建设“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即“十四五”时期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
建设“一中心”——更加突出创新核心地位,面向省内重大需求,重点实施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推动更多国际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到江苏布局,吸引培育一批“高精尖缺”战略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进一步提升江苏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出应有贡献。
建设“一基地”——江苏将充分发挥江苏产业优势,一手锻长板,进一步巩固制造业的基础和支柱地位,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着力提升自主可控能力和现代化水平;一手补短板,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质量提升行动,打通产业链的堵点,推动产业链与供应链、创造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循环畅通。
建设“一枢纽”——立足江苏建设“一带一路”交汇点的使命任务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工作要求,积极探索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强对徐州国际陆港、连云港海港、淮安空港联动发展的省级层面统筹,推动通州湾新出海口等平台建设,加快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更大力度促进国内外市场规则和标准的深度融合,提高对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要素配置的全球性影响力,打造全国走向国际循环的重要通道和有力支点。
记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此作了进一步部署,江苏作为科教大省、制造大省,有哪些思考和举措?
娄勤俭:江苏必须在科技和产业创新上当好开路先锋,切实以科技强省、制造强省建设带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全面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努力率先建成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重点抓好三件事。
一是壮大战略科技力量。着眼于提升江苏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谋划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构江苏省实验室体系,举全省之力支持南京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紫金山、姑苏和太湖实验室创建国家实验室,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定向突破制造业、农业等各领域“卡脖子”问题。
二是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结合推进“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打牢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基础,着手建立必要的产业备份系统,在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命脉的重点产业领域更多地贡献江苏力量。
三是强化数字技术赋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以全面数字化加速发展动能转换,全面建设“数字江苏”,扎实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促进“江苏制造”向“江苏智造”转变,高水平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努力成为全球信息网络重要枢纽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