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媒体报道

【新华日报】军民同心 谱写“爱我人民爱我军”新篇章——江苏推进新时代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21-07-30 17:39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厅拥军褒扬处

近日,《新华日报》刊登了记述我省双拥工作的文章《军民同心 谱写“爱我人民爱我军”新篇章——江苏推进新时代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纪实》。以下是全文内容。

军民同心 谱写“爱我人民爱我军”新篇章

——江苏推进新时代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纪实

7月18日,河南省郑州市等地遭暴雨袭击,江苏退役军人闻“汛”而出,向险而行、迎难而上,苏豫心连心,同心抗洪灾;

7月20日,南京禄口机场突发新冠肺炎疫情,驻宁部队第一时间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全力提供支援。军队医疗单位闻“疫”而行,迅速投入支持核酸检测等抗疫行动中;

7月25日,台风“烟花”登陆,对我省产生较大范围影响,驻苏部队官兵闻“风”而动,严阵以待,全力支援地方抗台防汛工作,确保驻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每一次急难险重任务面前,驻苏部队官兵总是敢打头阵、勇挑重担,用人民军队爱人民的赤胆忠诚,把“最美”写在人民心中。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人民有灾难,军队率先上。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

江苏是一片红色热土,在江淮大地上曾涌现出无数英雄儿女,用生命和汗水践行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誓言。这里曾是新四军的主战场、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决胜地,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深植于这里的土地和人民心中。从沙家浜的芦苇荡、淮海战役的小推车,到柳堡“二妹子”民兵连、开山岛“海防模范民兵哨所”……一个个拥军典型享誉全国。

奋进新时代,强军新征程。在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评选中,我省18个城市获评双拥模范城,数量处在全国前列。2020年以来,全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发扬传统、发挥优势,聚力改革强军、聚焦练兵备战,双拥工作在巩固中提高、在创新中发展。特别是今年,全省双拥工作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精心谋划推出了一批让军民真正得益受惠的好事实事,以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实际成果展现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

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赶考”路上,江苏军民正万众一心,砥砺前行,推动双拥工作始终与时代同步、与发展同行,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全省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汇聚起军民同心的磅礴力量,不断开创全省双拥工作新局面,助力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聚焦服务中心大局,构建政策制度体系

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的鱼水深情在江苏大地雄浑交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双拥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双拥运动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特有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新形势下,双拥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这对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具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指导意义。

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军地齐心、服务大局、奋发有为,推动全省双拥工作取得新的明显成效。我省结合机构改革自上而下调整优化双拥工作机构。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谋划推动双拥工作,多次对重点任务作出指示批示,研究推进服务支持部队工作,协调解决重难点问题。

如今,江苏各级党委、政府的双拥工作政治自觉更强,各地把深化双拥工作、维护军政军民团结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定期召开党委常委议军会、军政座谈会、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等,研究推进双拥工作重大问题;将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综合考核,健全军地联席会议、重大事项会商等制度。

各地、各成员单位围绕退役军人接收安置、就业创业、服务保障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构建了具有江苏特色的双拥工作政策制度体系,为双拥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革命老区、“黄海前哨”南通,当地始终坚持退役军人工作服务双拥创建,双拥创建引领退役军人工作,两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发展。南通市率先建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的退役军人事务和双拥工作领导体系,三年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专题调研、会商会办退役军人和双拥工作60多次。该市还将退役军人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县(市、区)服务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将退役军人工作和双拥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市级机关部门服务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每年年初,南通市都围绕年度工作要点和考核细则,结合县(市、区)工作实际和市级机关部门职能特点,印发共性任务书和个性任务书,建立月推进、季通报、年考核机制。

紧扣新时期新主题,聚力服务改革强军

围绕驻苏部队执行演习演练、战备执勤等军事任务,将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体现在支持“前线”上,抓好拥军支前,做好服务保障,更大力度为边防海岛部队改善战备执勤条件,形成部队练打仗、地方练支前的良好局面。

瞄准备战急用,对接实际需求。近年来,无锡市及江阴市先后投入数亿元支持驻军部队营区建设、道路修建、水电改造等,提供土地支持部队建设实弹投掷和轻武器射击场。2019年以来,该市每年向驻锡各部队征求需地方党委政府解决的需求事项,内容涉及营区建设、训练场地、官兵生活等100多项。

当前,江苏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拥军使命、部队需求、官兵冷暖放在心上、落在实处,主动拿出特殊政策和倾斜措施,积极支持军事斗争准备急需的战备公路、战场建设,支持调整转隶部队营房、道路建设和基本生活设施改善。我省还加快推进现代化军供站建设,迅即、高效地完成各类军供保障任务。

下一步,省双拥办将围绕服务部队备战打仗,进一步健全完善拥军支前军地协调机制,落实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各地也将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清单”,逐项抓好落实,特别对部队练兵备战中涉及到军用土地置换、军事设施保护、拥军支前队伍建设问题,拿出特殊政策和倾斜措施给予支持。

疏通堵点难点,解除部队后顾之忧

“后方”连着“前线”,“后方稳”才能“前线强”。长期以来,我省积极回应官兵的“急难愁盼”,在解决后顾之忧、激发军人荣誉感上动脑筋、下功夫、做文章。各地不断丰富拥军内涵,深入开展科技拥军、教育拥军、人才拥军等,稳“后方”,固“前线”。

军人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在“三后”方面存在诸多现实困难,解决好“三后”问题是双拥工作的重要职责。在巩固部队“后路”“后代”“后院”问题上,江苏持之以恒做好退役军人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军人子女教育优待等方面工作。在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上,江苏持续创新作为,充分发挥军地各级技术、人才、设施等资源优势,有效助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特别是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上不断加强力量,完善协作机制,加强军地联动,提高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在长期服务部队过程中,我省坚持把解决官兵最为关注的“三后”问题作为推动双拥工作的关键抓手,想方设法为军人和家属排忧解难。通过建立健全退役军人优抚安置政策,我省将岗位安置质量作为考评退役军人工作绩效的重要方面,坚持“阳光安置”、实施“特岗选拔”、拓展“直通安置”、探索“异地安置”,不折不扣地高质量完成国家赋予我省的接收安置任务,有力解决好“后路”问题。

省委、省政府将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列入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地方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有力调动了各级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工作的积极性。全省各级把监测评价考核指标作为推进安置工作的重要抓手、提升安置质量的重要手段、制定安置政策的重要依据,逐项研究谋划,逐条对照落实,有效形成了争先进位、争创一流的氛围。通过进一步扩大“特岗选拔”范围,各地积极探索“直通车”安置模式。积极优化安置办法,重点对技术级和营以下军转干部中有特殊专长的,通过有限竞争和考核选拔,促进军转干部和有特殊专业需求的安置岗位实现合理匹配。连云港等地区把军转干部纳入党委政府人才开发计划,为高层次高学历军转干部人才组织专场见面会,简化工作流程,由用人单位选拔专业对口人员。泰州市对具有特殊专长、博士以上学历、副高以上职称的军转干部实行“特岗推荐+专业遴选+公开选岗”相结合的方式,精准提供安置岗位。南通市探索建立“特岗特配、特殊特用、人事相宜、人才为先”工作机制,把年轻有为、德才兼备的“贤才”安置到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将业务精湛、有一技之长的“专才”安置到对口部门、专业岗位,得到了用人单位、部队和军转干部本人的充分肯定。2020年,全省提前完成5000多名计划分配军转干部和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安置任务。

为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常州不断挖掘优质高职教育资源,优选77家退役军人教育培训承训院校和19家教育培训实习实训示范基地,开设30余个专业,推进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学历教育,参训率达到100%。当地还评选16家市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聘请32位市级退役军人“创业导师”,合作开办“国防军工班”,组织“订单定岗式”培训,打造培训直达就业的“直通车”。常州的探索是全省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全省共举办600多场招聘会,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

去年至今,全省已妥善安置800多名随军家属。通过机关事业单位按规定安置、鼓励企业招聘、扶持自主创业、公益托底安置、货币补偿安置、内部挖潜安置等多种渠道,全省已构建起多元化的随军家属安置模式,既依规依法、又想方设法,努力筹措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更大力度解决随军家属就业难的问题。

关心关注军人子女的教育,才能巩固好“后院”,让官兵不为“后代”烦心。为此,我省还出台并落实军人子女入学优惠优待政策,协调1600名军人子女顺利入学。多地将抗疫一线军队医护人员及其家属纳入优待保障范围,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对他们的子女教育、老人照顾给予特别关爱,有力有效解决广大官兵的后顾之忧。

营造拥政拥军氛围,动员全社会双拥“大合唱”

驻苏部队广大官兵在抓好练兵备战的同时,坚持驻守一地、造福一方,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主动参与重大自然灾害抢险救援和应对突发事件。近期,江苏部分地区突发重大疫情和严峻汛情,驻苏部队官兵闻令而动、冲锋在前,和全省人民携手同心、共克时艰,一起积极参与“大战大考”,以实际行动支持地方发展、服务驻地群众,赢得了全省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

进入新的时期,不断激发现役军人的职业自豪感、退役军人的社会荣誉感,还需要全社会一起,共同营造浓厚的拥军爱军氛围。各地正以贯彻落实《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为契机,大力推进军人荣誉体系建设,强化军人优待政策落实,让军人依法优先成为社会共识和行动自觉,让军人优惠政策落在实处。结合学习贯彻《退役军人保障法》,各地对悬挂光荣牌、送立功喜报、入伍欢迎退役欢送仪式、军人及退役军人优先优待等事项作出明确部署,推动军地表彰奖励对等接轨,督促抓好政策的落实落地,提高军人荣誉社会认可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州视察淮海战役纪念馆时指出:“革命胜利来之不易,靠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一大批将帅之才和战斗英雄,更靠人民的支持和奉献。淮海战役就是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小推车精神”已经成为激励一代代徐州军民团结一心、不懈奋斗的源泉。进入新时代,徐州按下社会化拥军的“快进键”,坚持以打造现代版“小推车精神”为抓手,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激发各种力量爱军崇军,推动社会化拥军落地开花。以双拥模范城总结表彰为契机,徐州再次评选表彰一批双拥模范单位和先进个人。徐州先后挖掘了被誉为“子弟兵母亲”的庄印芳,全国爱国拥军模范曹迎军、倪振娥夫妇等先进典型。通过评选,激发全市广大军民做好双拥工作的热情,影响和带动更多的热心人士参与双拥。

像徐州一样,全省各地主动邀请抗战老兵、现役退役军人参加国庆、公祭、建党百年等重大活动,组织优秀军人代表进党政机关、学校社区宣讲,把军人荣誉亮出来,真正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青云巷里,伫立着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旧址;颐和路社区,生活着数十位共和国将军;宁海路上,坐落着将军馆和海洋国防教育馆;狮子山下,静海寺见证着中华民族百年荣辱史……仅南京市鼓楼区就先后9次荣膺江苏省“双拥模范区”,丰富的红色资源得到深入挖掘,深厚的双拥传统得以长久传承。老红军、老将军、老党员……红色人物是鼓楼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双拥工作的“瑰宝”。鼓楼区做到了用红色人物“育心”、红色资源“凝心”、红色文化“润心”、红色品牌“筑心”。

双拥工作本质是群众工作,只有把全社会发动起来,才能汇聚双拥工作的强大合力。去年以来,江苏各级各地常态化开展走访慰问部队、“走边防看亲人”“城市与舰队”“情系边海防官兵”等双拥共建活动;主动承担全国双拥办赋予的支持部队定点帮扶脱贫攻坚工作,协助开发系列帮扶项目、组织关爱老区群众和留守儿童。多地积极建立爱国拥军基金会、拥军联盟等社会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开展爱国拥军活动,进一步增强军人军属的荣誉感和幸福感。

创新方法手段、讲好双拥故事、深化双拥宣传、打造双拥文化,浓厚尊崇关爱的良好氛围正在江苏大地蔚然成风。我省不断创新组织开展“江苏最美退役军人”评选、“戎耀今生”系列主题活动,打造江苏双拥和退役军人工作品牌和亮点,积极适应移动互联时代的特点,推动双拥宣传在公众号、朋友圈更为广泛传播,促进双拥工作更加深入人心。在大力加强双拥文化建设方面,江苏探索创作形式多样、内涵深厚的双拥主题文化作品,不断涌现出讴歌军民携手奋进的精神产品,让爱我人民爱我军成为社会风尚。各地持续加强烈士纪念设施、战争纪念馆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坚决与损害人民军队和革命英烈形象的行为作斗争,有力捍卫中华民族的精神长城。

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厅长、省双拥办副主任谢晓军表示,江苏是经济强省,也是双拥大省,既要服务好驻地部队,也要服务好在外服役的江苏籍军人,特别对边远海岛地区部队、执行急难险重任务部队官兵及其家属,我省正继续有组织地开展关心关爱和支持帮助,不断展示江苏双拥工作的良好形象,推进我省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江苏双拥系统将不断提高政治站位,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坚持目标导向,准确把握新时代双拥工作的特点规律,有效统筹军地优势资源和力量,不断巩固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军政军民关系,军地合力、军民同心,以“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推动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