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拥模范单位】邗江区双桥社区“十姐妹”:用红色传承绘出新时代双拥画卷
骄阳似火,烈日炙烤着扬城大地。八一建军节前夕,邗江区双桥街道人武部、退役军人服务站、双桥社区十姐妹民兵班顶着高温,来到东部战区空军预备役某部,为官兵送上消暑物资,并向他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在部队会议室里,双桥社区和预备役部队签署共建协议书。
在扬州,“十姐妹”为民服务社可谓家喻户晓。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十姐妹民兵班”成员一手拿锹、一手拿枪,巾帼不让须眉,“广播有声,报纸有文,乡里有形,城里有名”;如今,“十姐妹民兵班”转型为“十姐妹”为民服务社,她们虽然个人身份变了,但保家卫国、情暖军营的决心却越发坚定;虽然服务形式变了,但支持国防、拥军拥政、奉献社会的精神却一脉相承。
深受感召,一批批有志青年奔赴军营
每年征兵期,是“十姐妹”最忙的时候。拉横幅、发宣传单、走家串户,她们向社区优秀青年讲述先辈们的感人事迹,鼓励他们奔赴绿色军营。社区居民都说,在咱们社区,新兵入伍是一件天大的喜事,邻居投来艳羡的目光,家属更是和过大年一样,满脸自豪。
在双桥社区,群众缘何这般拥军爱军?
原来,“双桥十姐妹”有一段非常骄傲的历史。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原双桥村诞生了一支享誉全国的“十姐妹”民兵班,她们积极参加劳动,苦练杀敌本领,受到当时原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的接见,合影照片至今仍陈列在北京军事博物馆。
而近年来,双桥社区还积极开展为立功家庭送喜报活动,激发适龄青年参军报国的热情,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也将党的关爱及时送到广大官兵和军属心中。
拉上横幅,腰鼓开道,每到一处都吸引街坊邻居驻足观看……今年7月,双桥十姐妹民兵班、双桥老兵志愿者为双桥社区三等功臣吴量家庭送上喜报。吴量家属表示,坚决支持子女安心在部队服役,争取为国家、军队作出更大贡献。
弘扬拥军优属的优良传统,在“十姐妹”的带动下,广大青年积极入伍参军。双桥社区党总支书记李扬表示,十姐妹民兵班将全力做好军人军属的坚强后盾,激发广大部队官兵为党和人民安心服役、建功军营的热情,用心用情用力为军人军属服务。
精准帮扶,不落下“军功章的另一半”
伤残军人陈某,在辖区内开了家小型超市,“十姐妹”经常带着居民照顾他的生意,让陈某感动不已。近年来,“十姐妹”努力帮扶退役军人自主创业,引导他们从“捧饭碗”到“造饭碗”。
对于军属来说,军功章理应“有他们的一半”,因此,“十姐妹”更加关注烈军属家庭。辖区居民王女士,丈夫是现役军官,孩子在读书期间遇到瓶颈。得知此事后,“十姐妹”请来老师定期给孩子辅导,孩子学习进步明显。王女士很高兴:“在十姐妹的帮助下,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的父亲在部队可以放心训练,争取立功。”
而在居民张大爷看来,“十姐妹”就是家里的亲戚。每次看到“十姐妹”上门,老人总是格外开心,经常翻出儿子的照片,给十姐妹讲述儿子在部队的生活以及取得的成绩。他告诉“十姐妹”,儿子听说十姐妹的故事后,在电话里激动地说“社区有了‘十姐妹’,我在部队更安心”。
去年,扬州疫情期间,“十姐妹”将军烈属作为精准服务的对象,无论是柴米油盐的需求,还是突发疾病的治疗,都千方百计的给予满足,让他们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依然像正常生活一样。贾庄巷21号楼住着一位军属,大家称她为吴大嫂,扬州封城期间无法出去买菜,“十姐妹”专门为她实行“点供”,每天吴大嫂开出菜单,“十姐妹”照单采购,要什么买什么,缺什么送什么。疫情结束后,她的体重足足增加了五六斤。
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延伸双拥工作内涵
为了充分发挥国防文化的导向力、感染力和制衡力,“十姐妹”中的文艺人才经常编创节目,她们先后表演过音乐《快板》、舞蹈《双拥情》、小扬剧《老兵在心中》、音诗画《致敬军旗》等,居民评价道:“看戏胜过听报告,一边鼓掌一边笑,军民一家好传统,双拥工作花枝俏”。
而进入新时代,“十姐妹”更是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延伸双拥工作内涵:他们开展涉军维权宣传工作,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军人家属法治观念,当好军人家属“贴心人”,不让家事扰兵心;到侵华日军万福桥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开展“勿忘国耻 砥砺前行”祭奠悼念活动;组织青少年来到军营,体验军旅生活,掀起爱军拥军热潮。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养分,双桥社区党总支组织十姐妹民兵班党支部、万象汇党支部等两新党组织党员及“邗小哥”暖心驿站志愿服务党员志愿者开展“喜迎二十大 强国大家说”主题党课。十姐妹民兵班党支部青年党员徐慧说,我们要把这些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进模范放在人民群众、放在党的组织发展当中去观察、去学习,才能够看到伟大建党精神的群众性、看到力量源泉。
扬州,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八连冠”。荣誉背后,有着“十姐妹”为民服务社的默默付出。她们用瓣瓣心香托起了新时代的一幅双拥画卷,用缕缕情丝编织起扬州城的一道国防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