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他山之石

福建漳州:凝心聚力 推动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12-12 10:00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福建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近年来,福建省漳州市主动顺应强军兴军时代要求,持续开展军地共学共建,不断拓宽国防教育范围,凝心聚力掀开新时代双拥工作新篇章。漳州已连续七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这块金字招牌见证着漳州的龙江岁月,承载着芗江的鱼水深情。

站位更高,定位更准。在顶层设计上,漳州市多次召开市委常委议军会、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会、市政府常务会、专题会等,听取驻漳部队建设、设施改善及军地融合式发展意见,征求对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方面的建议,在全市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党政军齐抓共管、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基层单位重点落实的工作机制。

同时,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推进军人荣誉体系建设的实施办法》《关于给立功受奖军人家庭送喜报的意见》等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军地联席会议、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等制度,推动双拥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有效保障了双拥工作的连续性和保障性。漳州市打造了军休干部“移动军事体验站”,四年来共开展大型宣传教育活动76场次,受众超4.5万人。在这样的发展格局中,“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成为漳州儿女共有的爱国情怀,全市社会化拥军崇军氛围逐渐浓厚,拥军优属“朋友圈”逐渐扩大。

前线更前,保障更近。漳州地处军事斗争准备的前线前沿,每年有大量部队过往漳州或在漳州驻训演训。近年来,漳州市致力于当好部队练兵备战的“保障部”,把支持部队基础设施、训练设施、文化设施和生活设施建设列入为部队办实事项目,累计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支持部队基地建设。为保障部队军事训练、军事演习,漳州驻地群众每年至少要转移10万余人次。此外,民营企业也积极融入研发军民通用的高科技产品,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深度融合。

解决好官兵的急难愁盼问题是保障部队战斗力提升的关键所在。数据显示,近年来,漳州市双拥工作取得多个100%的好成绩——转业干部100%安置到意向的行政、事业单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100%安置上岗;城乡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经济补助、义务兵家庭优待金100%兑现到位……做到部队、单位、个人“三满意”。

先后解决了近百名随军家属就业,累计为军人军属、复转军人、烈属提供保障房、定向限价商品房等801套,每年拿出70个市属重点小学指标用于随军子女入学,统一安排中校以上军官、一级军士长以上现役军人子女就读市一中或自主择优入学。近年来共照顾1000多名军人子女在市、县两级重点学校就读。

共建共荣,同创融合。7月29日,漳州市召开全民国防教育工作推进会,强调要多元融合,注重拓展载体渠道。“八一”期间,云霄、东山、诏安等多县举办军民共建、文艺慰问等拥军活动。漳州“拥军大篷车”连续多场次走进军营,军民关系进一步加深。驻漳部队官兵也不甘示弱,主动融入地方、服务地方,推动军地融合,促进军民团结。近年来,驻漳官兵共组织为民义诊5286人次、义务植树1.2万棵,投入400多万元用于扶贫帮困,资助120多名贫困学生,慰问215名军烈属、185户家庭困难户。

“军民情深铸融合,鱼水情深促发展”,7月3日,一面锦旗送到诏安县行政服务中心自然资源局不动产窗口,驻地官兵对该窗口主动对接、高效办事、靠前服务的做法连连称赞。

“入伍光荣、退役优待”,这是漳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近年来常态化开展的工作,就在建军节当天,漳州美年大健康体检中心免费为20位退役军人代表体检,这是优待合作单位履行合作协议的实际举措。如今在漳州,优待内容涵盖生活、养老、医疗、住房、旅游、交通等领域,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500余家企业、商户及社会组织纳入拥军优待“朋友圈”,迈出由“政策性优待”向“社会多元优待”的步伐,大幅提升优待证的“含金量”。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漳州市双拥办负责人介绍,要真正把双拥工作做在平时、做在经常,用心用情用力解除部队后顾之忧,聚力营造浓厚崇军氛围,大力彰显尊崇导向,不断丰富双拥载体,营造全面共创双拥模范城的浓厚氛围,努力开创新时代漳州双拥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