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地方动态

90后和“90后”搭伙喝下午茶?苏州“家门口的光荣院”火了

发布时间:2024-08-12 10:16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苏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95岁的曹老先生万万没想到,自从社区有了退役军人养老服务平台后,自己的生活变得年轻化:每天跟一群90后年轻人拼桌吃饭、侃大山、喝下午茶……他听年轻人侃AI和职场,年轻人听他讲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故事。

8月的一个双休日下午,走进苏州市姑苏区沧浪街道西大街社区“吴县新村38幢”。一圈20世纪80年代风格的老筒子楼包围中,一幢米黄色的民国时期小洋楼分外醒目。“这是民国时期朱熙将军的宅邸,为苏州市第四批控制保护建筑。”据沧浪街道办事处主任章云丽介绍,吴县新村是个老小区,老龄化程度非常高,老人们渴盼一个家门口的养老服务点。街道想民所想,将这幢民国建筑修缮一新,引进专业养老机构入驻。2022年8月1日,西大街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正式启用,这也是姑苏区成立的首个“家门口的‘光荣院’”,为社区退役军人提供全方位、立体化养老服务。

穿过中心两棵桂花树掩映的院子,罗马风的门廊下,支着几张茶桌,曹老先生和他年轻的茶搭子们正悠闲地喝着下午茶。这里的下午茶长啥样?记者好奇地翻开了茶单:下午茶除了传统的碧螺春、红茶、白茶,还有奶茶、果茶和咖啡……一杯茶加两份点心,最低只要花上15元,就能坐在漂亮的民国建筑里,舒舒服服度过一下午……“来一起喝,秋天第一杯奶茶!”曹老先生笑着招呼起记者。

吸引老人和年轻人的,还有这里可口的饭菜。“我们有吕膳堂的馄饨,两种口味可以选,还有另一家老字号的招牌面,退役军人来吃,价格还能打折!”中心负责人徐小燕告诉记者,以前社区居民要品尝美食,都要坐车跑老远,去老店去吃。考虑到不少老人行动不便,中心引进了两家老字号餐企进驻,让社区的人在家门口就能品尝“老苏州味道”。

吃好喝好是福利,但中心最重要的本职工作还是康养服务。记者在中心里逛了一圈看到,院内拥有多个治疗室、理疗室,配备了不少先进的康养设备。

其中,最受大家欢迎的是一台中医健康体检机器人。“两分钟,立等可取一份健康报告?您信吗?”记者便和机器人来了一次“亲密接触”。扫二维码完成面部图像采集、舌相图采集……按图示将双手放置在屏幕下方的触摸板上,几秒钟后,心电图、脉搏波、心率、呼吸率、血氧等数值便实时显示在屏幕上。约1分钟后,检测结束,初筛健康报告随即发到了记者的手机上。“报告结果不能作为正式诊断报告,但可以为你提供健康指导和饮食规划,帮助你重视日常保健!”徐小燕表示。

家门口的“光荣院”火了,吸引了很多年轻人来打卡。西大街社区党委书记聂宇岐高兴地说,不仅仅是打卡的年轻人,原先这个老龄化社区主要是老人,如今,家门口就能提供舒适就餐、饮茶、保健的中心,还引来了很多年轻人租房、买房,住进社区里,让老迈的社区焕发了新的活力。

“每天来这么多年轻人,会不会影响老年人康养?”面对记者的疑惑,徐小燕解释说,中心入住的都是生活能自理但家人不在身边的老人,他们渴望有人陪伴。再就是不少白天来中心吃饭、娱乐的老人。中心对年轻人在院内的活动时间和区域经过了科学规划,还精心组织了系列“新老牵手”活动,让年轻人和老年人组成“饭搭子”“茶搭子”“唱歌搭子”等,和睦相处、相互滋养。

中心就是一幢小楼,占地面积有限,如何才能更好地服务社区超过千数的老人呢?徐小燕说,以中心为圆点,画出一个个泛家庭式养老服务“同心圆”,构筑“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助餐点”三级全链式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已为周边8个社区、6个日间照料中心的8000余位老人(其中包括了1030位退役军人),提供综合为老服务。

这家没有围墙的养老院,眼下还在迭代升级为“没有围墙的护理院”。中心探索开设“家庭护理院”,组建了一支由专业医师、执业护士、护理员、膳食管家、家政服务员组成的医养护理团队,和周边社区有需要的老人签约专属“康养管家”:“一人一档”的健康管理、一日三餐送上门、24小时全天候的监测和一键呼叫、送到床边的医护和专业照料服务等。

像这样的“家门口的光荣院”,姑苏区已试点建设了20家。据了解,想居家养老的退役军人,就近在社区退役军人养老服务平台。想住专业养老机构的,则可以住进园林式的退役军人康养中心里。截至目前,苏州市已挂牌14家医疗优待定点医院,组建27家退役军人康养中心,细化20项社区养老服务清单,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医疗、康复、养老以及助餐、助医、助浴等日间照料,生活照护、失能护理、就医陪伴等居家服务。

苏州是全国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如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改革路上再出发?苏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王俊表示,苏州退役军人“崇军康养”工程三级体系已初步构建。下一步将积极优化完善退役军人医疗、康养、日常照护三级优待保障工作机制,努力构建“崇军康养”新模式,不断增强广大退役军人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