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老兵宣讲团宿迁开讲
9月25日上午,“红色基因永传承,强国复兴立新功”,全国老兵宣讲团主题巡回宣讲(江苏站)活动,在宿迁市举办。
本次活动由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共江苏省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江苏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宿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宿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宿迁市新闻传媒中心(市传媒集团)共同举办。
在宿迁市新闻传媒中心演播大厅,活动在开场片《永不褪色的忠诚》中拉开帷幕,6位退役军人分享了他们的感人故事。
“我父亲是一名抗战老兵,但他却反过来给我敬了一个军礼!”老兵宣讲团成员之一、宿迁市宿城区黄河水上志愿救援队队长王爱东晒出的一张照片,让现场很多观众为之泪目。
1974年,王爱东参军入伍。8年的军旅生涯,培养了他忠诚的品质与不屈的性格,也锻造了他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2008年冬天的一个早上,一名6岁女童不慎掉入古黄河,当时正在附近晨练的王爱东听到呼救声后,毫不犹豫跳入冰冷的河水中,救起了女童。
“河大水深,再有人落水怎么办?”于是,王爱东萌生了业余时间在古黄河边巡逻的想法。2009年1月,他和几名大学生一起组建了江苏第一支黄河水上志愿救援队。
因24小时排班值巡,多少个除夕夜王爱东无法和家人团圆。有一年春节,队员们“强制”给他放了个假。当他回到家,陪家人吃年夜饭时,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父亲看到他,给他敬了一个军礼,含糊不清地说了一句:“快走,你任务重要!”王爱东说,自己当时就愣在那里,泪如雨下。十多年藏在心里的委屈和不被理解,在那一刻都得到了父亲的肯定与回应。
在宣讲活动现场数百名观众的见证下,王爱东,对着那张父亲给自己敬礼的照片,很郑重地回了一个军礼。
在内蒙古阿拉善,黄沙漫卷、人迹罕至之地,矗立着首个内蒙古自治区“戍边夫妻警务室”。一对90后夫妻带着女儿守在这里,守护这里的8户牧民和面积达3145平方公里的边境管理区。老兵宣讲团成员之一、90后退役军人徐乃超讲述了他们一家扎根边防的故事。
徐乃超胸前,佩戴着多枚勋章。他曾是一名优秀的武警边防战士,2008年参军入伍后,戍守内蒙古阿拉善盟的边防线,先后荣立三等功1次,受嘉奖5次。2019年,随着武警边防部队转隶国家移民管理局,他脱下橄榄绿,换上藏青蓝,成为一名移民管理警察,主动申请扎根中蒙边境地区的派出所。2022年,当得知支队决定在边境线上新建抵边警务室时,他又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在戈壁滩上,徐乃超和他的爱人安家、立业……
在宣讲进入尾声时,徐乃超感慨地说:“在祖国北疆漫长的边境线上,有无数个像我们一样的移民管理警察,将清澈的爱注入国门边疆,把报国初心刻进火热胸膛。正是有了大家的努力,才让祖国的版图寸土不让,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我觉得,光荣应该属于我的战友们!”
淮安市盱眙县黄花塘镇芦沟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徐玲深情地说:“历经‘淬炼’‘转身’‘扎根’,始终以军人担当坚守初心,在部队为国奉献,退役后扎根乡村,解决百姓难题,建设暖心食堂, 让落后社区换新颜,诠释‘把百姓事当自家事’的信念。”
此外,郭立梅的《不忘初心葆本色 用心服务守光明》、刘青的《生命蒲公英 飘向雪域之巅》、李生寿的《无悔当兵从警路 扎根大漠守初心》同样感人至深,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了退役军人的责任与担当。
活动最后,伴随着歌伴舞《最闪亮的名字》,现场工作人员向6位老兵送上了鲜花。
观众刘庆俊说:“这不仅是一次宣讲,更是一堂让人热血沸腾的爱国教育课,我们收获特别大。作为一名退役老兵,我以后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