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优先、岗位定制、还包培训!宿迁为这14万人开了个特殊的“服务超市”
京东、洋河、格力、可成科技……日前,一场退役军人专题招聘会在宿迁举行。40多家优质用人单位为全市退役军人带来2000多个就业岗位。不少求职者感慨:在宿迁,服务退役军人不再是零散的帮扶,更像开了一家选项丰富的“服务超市”。这家超市专为全市14.6万退役军人及优抚对象开放,摆满了实实在在的“尖货”:
就业区,“大厂”优先:京东、洋河等龙头企业不仅敞开大门,还提供“量身定制”的定向岗位。
技能区,“免费包会”:无人机、电商直播等热门技能培训课程,按需选择,政府买单。
创业区,“全程护航”:从千万级“创业贷”到免费孵化器,一站式解决“钱和路”的问题。
这种“超市化”的服务,正为返乡的退役军人们搭建起“返乡创业、乐业宿迁”广阔舞台。
岗位“精准滴灌”:从“安置”到“人尽其才”
在宿迁,退役军人的就业路径图被描绘得异常清晰。这不仅是提供一个岗位,更是实现人岗相适的“精准滴灌”。
一方面,公共服务领域的大门持续敞开。全市1300余名退役军人化身“兵支书”“兵委员”,扎根乡里,成为乡村振兴的带头人;700余名“兵教师”“兵教官”走上三尺讲台,将部队的严谨作风带入校园。这不仅解决了就业,更将退役军人宝贵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了社会治理的优质资产。
另一方面,市场化的大门为他们而开。京东、洋河股份、格力等本地龙头企业不再是简单吸纳,而是设立定向岗位、降低门槛、提高待遇。数字最有说服力:洋河股份吸纳超900人,京东(宿迁)超800人,盛虹新材料超300人。从“一份工作”到“一份好工作”,是宿迁对军人价值的尊重。
技能“按需定制”:从“战场思维”到“市场逻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宿迁的逻辑是,让退役军人掌握市场最需要的技能。培训清单上,不再是单一的传统技能,而是无人机驾驶、直播电商、新能源汽修等29个紧贴市场脉搏的热门课程。
在“中国花木之乡”沭阳,这一模式的效果被无限放大。近5000名退役军人,手握的不再是钢枪,而是手机屏幕和花木剪。他们依托当地电商产业优势,通过政府组织的专业培训,迅速转型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农人、电商主,将花木生意做到了全国。这背后,是宿迁将退役军人培训与地方优势产业“精准嵌合”的清晰思路。
创业“全程护航”:从“资金输血”到“生态造血”
对于胸怀创业梦想的退役军人,宿迁提供的是一整套“扶上马、送一程”的生态系统。
钱从哪来?宿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9家银行,推出最高额度1000万元的专属“创业贷”,近三年已累计发放1.5亿元贷款,为梦想启动注入第一桶金。
路怎么走?12家创业孵化基地、3个专属孵化区和276人的创业导师团,随时为初创企业提供免费场地、政策解读和方向指导。博士军官梁迅创办的宿迁绍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是在泗阳科技综合体免费场地的支持下,项目屡获大奖。
货怎么卖?“军邮融合”模式将遍布城乡的邮政网点变为“军创驿站”,提供产品展销、直播带货、物流配送一站式服务。仅3场直播,就创造了超500万元的销售额。
从资金、场地、指导到销售,一个完整的创业闭环已然形成。正是在这样的土壤里,涌现出了“江苏最美退役军人”施俊山这样的标杆人物。他投资1.6亿元打造的杉荷园农旅融合体,不仅带动千余人就业,更将产业版图拓展至省外,生动诠释了退役军人所能达到的事业高度。
从一场招聘会,到一个系统性的“百千万”行动计划,宿迁用一套组合拳,将对退役军人的尊重落到实处。下一步,宿迁将聚焦服务更精准、培训更对路、岗位更优质、生态更优化,持续完善这一生态体系,让每一位返乡的英雄,都能在宿迁这片热土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新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