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地方动态

扬州长征路:双拥一条街,军民鱼水情

发布时间:2020-06-19 15:04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扬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在扬州市丰乐社区的长征路,一面白墙上写着“一条街,丰乐双拥街;一片情,军民鱼水情”,十分引人瞩目。

这条全长500多米的双拥街上随处可见军民共建的橱窗、宣传画、展板,还有国防教育、水电维修、医疗、家政等4个双拥便民服务点,实现了拥军便民“零距离”服务。同时还设有红色记忆馆、优抚驿站、志愿驿站服务点、双拥大院、军民共建志愿服务广场等,洋溢着浓浓的拥军氛围。

在这条长征路上,军地双方深入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军民共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09年7月28日,“丰乐双拥街”在长征路揭牌,这是江苏省首条双拥街,也是江苏省首批命名的三十个双拥示范基地之一、国防教育基地。长期以来,丰乐辖区军民亲如一家,长征路已成为扬州闻名遐迩的军民融合之路、历史文化之路、文明新风之路、志愿服务之路。

红色记忆馆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丰乐社区融合军民共建优势,于2019年9月在双拥长征路上打造了一座唤醒红色记忆、存续红色血脉、传播红色文化的小而精、简而全的红色记忆馆。

记忆馆内共分“前言”“红色时间墙”“红色精神墙”“英模人数墙”“党建墙”及“红色藏品”展示六部分,以“红色” “红星”为灵魂,以“时间”为红色记忆节点,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让大众与历史“对话”,领略红色文化。

红色记忆馆开馆后,扬州市民纷纷前往参观,一件件“红色藏品”,一个个鲜活的红色故事,似乎让市民们又回到那个艰苦的战争年代,大家纷纷表示将铭记红色精神,以英雄前辈们的革命精神为引领去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红色记忆馆还成为丰乐社区辖区内的育才实验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9月2日开馆那天,孩子们来这里上了“开学第一课”。孩子们趴在展览柜台上,看着老红军爷爷用过的军装、拐杖、军用水壶、笔记本等实物,充满敬佩之情。

兵妈妈拥军志愿者服务社

长征路上活跃着很多“兵妈妈”,她们来自兵妈妈拥军志愿者服务社。这个服务社成立已十多年,由社区三十多位退休女职工结伴组成,她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部队情结、善解人意、热心助人。多年来,兵妈妈服务社充分发扬志愿奉献精神,带领广大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拥军优属活动,积极投身社区建设、文明创建,取得显著成绩,先后荣获维扬区“爱心大使”、扬州市“十佳双拥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志愿者组织”等荣誉称号。

兵妈妈们10多年来坚持拥军。春节期间,兵妈妈们为老红军、军烈属张贴春联,送去各种家政服务,为部队官兵包饺子、话亲情。元宵节军民一起猜灯谜闹元宵,端午节军民一起包粽子搞联欢。每逢有立功喜报到社区,兵妈妈敲锣打鼓送上门;每逢新兵入伍,兵妈妈为准新兵佩戴大红花欢送;每逢老兵退役,兵妈妈带他们回家吃饭,送上扬州特产,依依惜别。兵妈妈们平时还经常到军营关心战士的生活起居,交流思想,为大龄士官牵线搭桥做红娘,让远在异地他乡的士兵们倍感家的温暖,使他们更加坚定了扎根第二故乡、献身祖国国防事业的决心。兵妈妈服务队也因此被部队领导誉为“编外指导员”。她们就像京剧《沙家浜》中的阿庆嫂和沙奶奶一样,用无数心血和汗水演绎了感人至深的“鱼水情”。

扬城优抚社工事务所

长征路上,还有一个“老兵们的家”——丰乐社区优抚驿站,老兵新兵们有空都喜欢来这里坐坐。这个驿站属于丰乐社区扬城优抚社工事务所。

丰乐社区扬城优抚社工事务所,成立于2018年1月,是扬州市首家以优抚为主要工作内容的社会组织。它以丰乐社区优抚驿站为载体,以“思想教育,国家抚恤,群众优待,社会扶助,依法保障”为方针指引,社区牵头,动员社会和群众力量,从严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多措并举帮扶老兵,并利用重大节日和时间节点,深入关怀,切实解忧,开展了老兵大讲堂、“老兵”文明观察团、关爱优抚对象、情暖红星、向老兵致敬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这段时间天气降温,张梦月打电话给90岁高龄的退役军人杨德昌,“杨爷爷,这两天天气冷了,您需要什么物品,我一会儿给您送过去。”对于像杨德昌这样独居且高龄的优抚对象,工作人员每周至少联系一次。而杨德昌这样的老战士,也会经常来优抚驿站给居民、党员、孩子们授课,分享他们光荣的革命经历。老英雄杨德昌说,希望孩子们能积极向上,从小培养爱国精神。

扬城优抚社工事务所还通过创建“平台+项目”新型优抚服务平台,为优抚对象提供个性化、精细化、特色化服务。优抚驿站平台除重点服务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外,还为辖区内的驻军官兵、扬州籍现役官兵以及在辖区生活的复转军人、军烈属等提供爱心服务,让服务零距离。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长征路“双拥一条街”紧跟时代步伐,紧贴时代脉搏,凸显时代特色,已经成为扬州市一道美丽的风景,成为扬州独具特色、独具魅力的双拥品牌文化。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