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地方动态

泰州市争创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纪实

发布时间:2020-06-19 16:11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泰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泰州是人民海军诞生地、“水兵母亲城”,传承着光荣的双拥传统,连续4次将“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桂冠捧在手上,“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成为泰州双拥工作的有力见证。

70年前,人民海军从这里扬帆起航,驶向万里海疆、远海大洋,泰州从此与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紧紧联系在一起。光荣的历史不仅铸就了泰州儿女的爱国情怀,也缔结了泰州人民与人民军队浓得化不开的军民鱼水深情。在泰州大地上,军民一心,上演了一幕幕军爱民、民拥军的生动实践和感人画面。

过去的4年,泰州市委、市政府、军分区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着眼于服务改革强军,着力打造新时代双拥工作组织领导、服务机制、社会联动“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新格局。全市各级各部门和驻泰部队不断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双拥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泰州市建设江苏高质量发展中部支点城市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强化领导,坚持创建不动摇

实践证明,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建设“强富美高”新泰州的力量源泉。长期以来,泰州市始终坚持创建引领,着力强化双拥工作向心力、双拥制度生命力、双拥文化影响力、双拥典型感染力,推动双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凝聚全社会双拥共识,形成双拥工作强大合力。

1.双拥工作向心力更强。

双拥工作跨军地、跨部门、跨领域,联手共建事务多、头绪多、难题多。泰州市委、市政府、军分区坚持把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和驻泰部队全面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纳入财政预算统一安排,不断加强双拥工作力度。

该市坚持健全完善双拥工作领导机制,结合机构改革要求,及时调整市、市(区)两级双拥工作领导小组,迅速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建成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在全市上下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军地联动合力抓、基层工作有人抓的双拥工作领导格局,为做好双拥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有力促进了双拥工作高起点开展、高质量推进、高标准落实。

2.双拥制度生命力更旺。

泰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全面建立党管武装、党委议军、军政座谈、双拥专题会商、军地合署办公等双拥工作制度,坚持每年至少召开1次全市双拥工作会议,总结双拥工作经验,研究部署重大事项。

每逢清明、“八一”、春节等重大节日和重要纪念日,泰州市委、市政府和军分区主要领导主动参与走访慰问、文艺演出、烈士公祭等各类爱国拥军活动,为开展全民爱国拥军活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明确联络员,定期参加成员单位联络员会议,积极按照各自职责,参加双拥活动,支持部队工作。

3.双拥文化影响力更广。

军地联合加强国防教育,共筑钢铁长城。泰州市坚持将双拥和国防教育作为全市各级各部门和驻泰部队日常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微信、双拥网、双拥简报以及户外广告等渠道,多形式、广范围学习和宣传双拥及国防知识,让双拥意识和国防观念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泰州市相继打造了一批双拥文化广场、双拥一条街、双拥长廊作为双拥教育基地;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人民海军建军70周年系列活动,营造双拥氛围;依托两个国家级纪念设施,举办“写、讲、颂”系列活动,编印《镜头中的老兵》《爱我人民爱我军》《军中骄子》等画册,增强双拥文化活力;颁发“光荣人家”荣誉牌近20万块激发军人荣誉感,悬挂(更换)“光荣之家”牌10万块。这些措施有力地宣传了泰州市双拥工作,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爱国拥军氛围。

4.双拥典型感染力更大。

泰州市历来注重各类双拥先进典型的发掘、培育和宣传,培育的社会拥军典型刘秀兰2015年获评江苏省“最美拥军人物”。培育的创业带就业典型黄志峰,2016年创办雏鹰国防教育培训中心,不仅实现了个人理想,又吸纳、带动了50多名退役军人就业,入围了2017年《中国双拥》年度人物。结合“最美泰州人”评选活动,在全市范围内评选了倪加明、周永才、袁华发等8名退役军人创业典型和唐传贵、张浩、白国龙等一批“最美退役军人”活动。创造性开展“泰尊崇·家国荣光”寻找泰州籍优秀现役军人,实现榜样示范对现役、退役军人的全面覆盖。一批批双拥典型的产生,发挥了以点带面的巨大示范功能和激励作用,为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凝聚了强大正能量。

二、崇尚荣誉,服务保障不懈怠

国无军不稳,政无军不安。为安军心民心,泰州市紧贴实际,聚力“三后”,聚焦“爱民”,真正让军人对后院不担心、对后路不费心、对后代不操心、对驻地更关心,努力塑造和提升军人职业荣誉感,在全市营造尊崇军人、拥护国防的良好氛围。

1.落实政策有硬招。

泰州市已经全面建立以《完善拥军政策增强军人荣誉感的实施意见》为根基的双拥政策体系,有效解决军人“三后”问题。

该市实行优抚安置城乡一体化,建立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和大学生入伍奖励金自然增长机制。实行“积分选岗”阳光安置办法,全面完成安置任务,4年来接收军转干部630人、转业士官238人、退休干部(士官)9人。采取政府指导安置与货币化安置相结合的办法,让36名军转干部随调家属得到妥善安置。

2015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约20亿元,用于保障退役军人、军人家庭和重点优抚对象。其中,发放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11亿元、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金3亿元、义务兵家庭优待金2.1亿元、大学生入伍奖励金4400万元、军人立功奖励金542万元、各类对象慰问金8500万元、投入“一助一”结对帮扶经费3700多万元、烈士纪念设施维护改造和日常管理经费4200多万元、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经费1.8亿元、各类对象综合报销比例达85%左右。

为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泰州市还全面落实省“23条”,推出泰州“26条”,实行下岗失业志愿兵补缴续缴养老保险财政兜底,为稳定涉军群体起到了积极作用。

2.就业创业使真招。

泰州市累计选送77名军转干部到高校脱产深造,帮助他们尽快实现从军队人才向地方经济建设人才的转型。组织7300多名退役士兵参加教育培训,年均参训率达90%以上,培训合格率和就业率分别达到98%和100%。

泰州市建成全省第一家由政府部门合作共建的退役士兵创业孵化基地,为退役士兵创业提供良好平台。举办退役士兵招聘会近10场,400多家企业提供岗位2000多个,达成就业意向500多个,解决企业紧急用工52人。开展了第三批退役士兵村官招录工作,新选聘的122名退役士兵村官全部纳入《泰州市村干部队伍雁阵培育计划(2017-2019年)》,实现退役士兵就业与村干部培养良性结合。

3.教育拥军亮新招。

2016年,泰州市在全省率先拓展军人子女教育优待政策,在入学优待方面,将驻泰部队和泰州籍现役军人子女全部纳入优待范围,对在泰州市范围内入学的,一律不受学区限制,由其个人自主择校。在中考加分方面,除国家和省规定的加分政策之外,进一步扩大加分对象范围,对驻泰部队和泰州籍现役军人以及病故军人子女参加中考的,按照当年高中录取控制线2%的比例进行加分。截至目前,已有200多名军人子女在入学就学、中考录取等方面享受到了优待政策,受到部队官兵的高度赞扬,《新华日报》还进行了专题报道。

4.服务地方出实招。

情洒第二故乡,共建绿色家园。驻泰部队始终与泰州人民“同呼吸、心连心”,发挥自身的政治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投身服务泰州经济建设,大力支持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积极服务驻地民生福祉改善,主动参与平安建设、文明城市创建、脱贫攻坚等活动。

军分区机关及所属人武部每年出资300余万元帮扶驻地经济薄弱村和贫困学校,组织干部职工与贫困学生结对帮扶。消防支队始终以保卫全市人民生命财产为己任,4年出动近2.4万次,抢救、疏散被困人员4046人,保护财产价值11.2亿元。边防检查站创新升级“便民服务直通车”,被评为泰州市服务经济发展重大项目。武警支队、泰州看守所、省军区综合训练队正常开展“军营开放日”“廉政教育日”等活动,主动提供“便民服务直通车”,持续推进义务献血、免费巡诊、捐赠物资等为民办实事项目。深化思想共建、队伍共管、安全共保“三共”活动,加强联勤武装巡逻,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

三、全面发力,“三驾马车”不松套

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需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近几年来,泰州市社会化拥军之路越走越宽,通过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产业融合”模式,加强社会联动、资源联姻,实现互联互动、真联真动,推动社会化拥军活动不断深入发展。

1.拥军支前精准化。

精准对焦部队战斗力提升,着力解决好部队最紧迫、最实际的问题,为部队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4年来,全市投入超过10亿元,用于保障驻泰部队营区建设、装备更新、军事训练、医疗保障以及慰问官兵。为南京军区实兵演习提供保障,顺利完成7个梯队、250台车辆1700余人的过境保障任务。投入3000多万元为泰州消防支队增购10辆消防车,投资800万元的省军区综合训练队营房建设项目顺利完工,为武警泰州支队新建的应急指挥中心今年已经正式开工。积极支持海空军招飞工作,为海、空军输送优秀飞行学员50多名,录取人数连续多年在省内位居前列,成为海空军招收选拔飞行人才的重要生源地。近年来,陆军航空兵军代局委员会、海军招飞办公室、东部战区海军政治工作部、东部战区空军政治工作部、江苏省军区等多次来信感谢泰州市对部队建设的大力支持。

2.群众拥军常态化。

泰州市还先后成立爱国拥军促进会、拥军志愿者联合会,吸纳50多家地方企业作为会员单位,大力开展群众性拥军活动。2015-2018年每年开展“进军营、暖兵心、激动力”慰问活动,共慰问泰州籍官兵近1500人,为他们带去了家乡党委政府的关心和父母亲人的嘱托,有效激励着他们安心军营、建功立业。

爱国拥军促进会、拥军志愿者联合会推出的拥军慰问、就业安置、创业扶持、金融优待等行动,不仅增强了官兵的荣誉感,受到部队官兵的热烈欢迎,还带动了一大批社会热心人士投身到拥军活动中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3.基层服务品牌化。

泰州市通过制定出台《加强社区双拥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社区双拥工作的机构、人员、经费和任务,解决了双拥工作在基层有人做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问题。该市还在全国率先推广成立1800多家社区双拥工作站,实现城乡社区全覆盖,此项工作得到国家和省双拥办的肯定。

2015年以来,该市不断强化社区双拥工作站精细化管理,成立社区双拥志愿者服务队,为军人家庭提供30多项服务,创成一批“拥军集结号”“拥军幸福港”等服务品牌,被评为2017年度泰州市十佳社区服务品牌。社区双拥工作站在宣传优抚安置政策、营造双拥文化、维护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军民团结和社会稳定。

军民同心,其利断金。当前,泰州军民正在坚定信仰、唱响主旋律上下功夫,在深化合作、互利共赢上下功夫,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下功夫,在保持本色、树好形象上下功夫,真抓实干、勠力同心、众志成城,共同铸就泰州双拥精神的伟大时代丰碑。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