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地方动态

双拥创建丨高邮市:全方位营造浓厚双拥氛围 高标准推进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

发布时间:2021-11-18 21:35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高邮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编者按

江苏是一片红色的热土,这里曾是新四军的主战场、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决胜地,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深植于这里的土地和人民心中。从沙家浜的芦苇荡、淮海战役的小推车,到柳堡“二妹子”民兵连、开山岛“海防模范民兵哨所”……一个个拥军典型享誉全国。近年来,江苏军民发扬传统、发挥优势,聚力改革强军、聚焦练兵备战,双拥工作在巩固中提高、在创新中发展。在新一轮省级双拥模范城(县)创建评选之际,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微信公众号、官网开设“双拥创建”专栏,刊登各地在双拥模范创建中的生动实践和感人故事。


今年以来,高邮市军地各级各部门全方位、多角度营造浓厚双拥宣传氛围,奋力开创新时代双拥工作新局面。

“实”处着力,夯实双拥宣传阵地建设


通过“点”、“线”、“面”三结合,全力推进双拥和国防教育宣传阵地建设。

一个“中心点”:以江苏省重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高邮市烈士陵园为核心,建成“双拥主题公园”“双拥展览馆”。园内设有歼5飞机、全军十大英模塑像、双拥主题雕塑群、双拥标语牌、双拥文化长廊等设施,极大丰富了国防教育、双拥教育的内容和内涵,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两条“红色线”:开设“红色教育旅游”公交专线,将高邮较为分散的纪念场馆联成一线,方便人民群众集中瞻仰,通过开展红色教育志愿服务等活动,“红色教育旅游”公交专线已成为高邮流动的“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宣传街线,高邮依托中心干道文游中路和海潮路,打造了“一纵一横”双拥宣传主题街道,带动街边各类社会组织、个体户、志愿者参与双拥共建活动,收到良好社会效果。

三级“覆盖面”:在城市出入口、城区主要公共场所、商圈街道的醒目位置设置具有双拥特色的大型公益广告宣传牌、永久性双拥标志或大型电子屏,在市区公共交通设施上长期张贴、播放双拥工作宣传标语,形成了流动的双拥宣传平台;全市13个乡镇园区常年在辖区醒目位置设置双拥标语、海报或电子屏;机关、社区、企事业单位利用宣传平台及设施,宣传双拥和国防知识,车站、医院、图书馆、旅游景点等窗口单位在醒目位置设立现役军人和优抚对象优先优惠标识。一条条主题鲜明、简洁精炼的双拥宣传语不仅扮靓了城市,更营造了双拥工作的良好氛围,使双拥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强”势宣传,确保拥军情怀深植于心

高邮以报刊、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作为舆论宣传主阵地,开设双拥和国防教育专题节(栏)目、微信公众号,大力宣传发布双拥先进典型事迹,先后推出并报道最美复转军人全国劳动模范杨万明、江苏省模范退役军人陶明智、最美军嫂江苏省第七届道德模范周忠燕等军人军属先进事迹,展现了退役军人退伍不退志以及军嫂们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善良品德、奉献精神;及时报道“见义勇为,跳水救人”的高邮籍“00后”解放军战士蒋欣润、勇赴河南参加抗洪救灾后又义不容辞投身家乡疫情防控工作的热血战士吴文涛等现役军人先进事迹,展现了新时代高邮籍现役军人的风采,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反响。

同时,聚焦高邮市双拥和国防教育新动态及取得的新荣誉,跟踪报道了高邮市“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抗战最后一役文化园”先后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军事化高等学校华中雪枫大学旧址被授予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高邮镇、界首镇两家退役军人服务站获评江苏省“百家红色精品退役军人服务站”;高邮高新区国防教育体验馆被列为全省基层武装部战备建设规范化试点;江苏省唯一的回族女子民兵班参加省军区民兵“四会”教练员比武考核,综合排名第一;出台《高邮市基干民兵优待和权益保障实施方案》并制作下发基干民兵证,增强基干民兵的身份认同感和荣誉感;海空雄鹰团历史由来及与“海空雄鹰团”结对双拥共建;与海军高邮湖舰签署《军民共建公约》等动态消息……通过这些宣传报道不断提升高邮人民的自豪感、幸福感,激发军民参与双拥、支持国防的政治热情。

“全”民参与,提升国防教育整体质效

高邮坚持以“规范化”促进“全民化”,挖掘本地特色,擦亮“红色高邮”“军训拓展”“国防小镇”“特色学校”等诸多“国防名片”,走出一条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可供借鉴的全民国防教育发展路径。高邮市委宣传部将国防教育纳入党员干部冬训班培训计划;市委党校将其纳入主体班次学员的必学必考内容。

每年清明节、烈士纪念日前后,全市约6万人次通过各种形式纪念革命烈士。今年是建党100周年,高邮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建了由青年干部、功臣模范和优秀退役军人党员志愿者组成的红色宣讲服务队,进学校、进村(社区)、进机关、进部队,开展20多场“红色基因传播”专场活动,受众达万余人次,获得广泛好评。中小学校通过课堂灌输、学科渗透、环境熏陶、军事训练、国防知识竞赛、国防征文、国防演讲大赛、社会实践和青少年军(警)校活动等途径扎实推进“三进”国防教育,高邮中学、南海中学、实验小学等6所学校获评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菱塘小学获评教育部“国防教育示范学校”。

2020年9月、2021年9月,第72集团军某部官兵千里机动过境,高邮军地领导率多支民兵保障分队,全方位服务过境部队,受到过境官兵称赞。

“高”标策展,推进拥军活动不断深入

高邮抓住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每年春节“双拥月”期间,组织军民开展书画展览、文艺演出、影视展播、国防讲座等活动。给高邮籍现役军人寄送贺年卡,组织军地领导送立功喜报,增强军人军属荣誉感、幸福感。举办“情系国防,筑梦强军”专题慰问演出及欢送新兵文艺演出,在全市开展双拥先进人物(单位)、最美退役军人、最美军嫂等系列评选表彰活动,举行换发光荣牌仪式,提高全社会支持国防的拥军热情。每年“八一”、春节期间,全市上下开展形式多样的军地走访慰问活动。

高邮市各有关部门和基层单位结合各自行业特色和工作特点,扎实开展平安共建、生态共建、扶贫共建、助学共建、科技共建等军民共建活动,结成共建对子56个,着力打造党史学习教育进军营、书香进军营、法律进军营、文艺进军营、医疗进军营等拥军特色亮点项目。此外,高邮常态化联系高邮湖舰、海空雄鹰团,帮助解难题办实事,特邀高邮湖舰政委列席高邮两会参政议政,高邮湖舰也邀请高邮军地领导、市民代表登舰参观,为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提供资源。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让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更加贴近官兵和群众生活,全市双拥工作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新”中见效,打造社会拥军高邮样板

通过成立红星志愿者协会、打造“关爱老兵”志愿者工作室、组建退役老兵志愿者服务队等举措,鼓励引导更多的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双拥,持续关爱优抚对象。2015年以来,高邮市红星志愿者协会组织开展“勿忘历史、致敬老兵”活动,为抗战老兵画像、制作手模,建立详细的老兵档案,征集老兵红色故事,举办爱国主义主题宣讲,此项目2017年获江苏省第二届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金奖。2019年又精心打造“高邮市红星红色文化展示馆”,至今接待参观共计92场次、2500多人次。同时,走进武警高邮中队、消防救援大队、国防园等单位举行拥军慰问演出,4年累计慰问演出96场次。

2019年,高邮打造“关爱老兵”志愿者工作室,邀请有经验、熟悉政策的退休老干部、律师,为退役军人提供政策咨询、拥军优抚及权益维护等志愿服务,该项目荣获高邮市委、市政府“三服务”工作创新奖。2021年,高邮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牵头成立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支队,组建乡镇园区退役军人服务大队19个,共招募志愿者2300多名,定期组织参与文明城市常态长效建设、基层社会治理、“3.5学雷锋”、保护大运河生态环境等活动。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高邮近千名退役军人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担当和责任。高邮广大军民的参与,增强了双拥工作的感召力,让“尊崇军人、敬重英雄、关心国防、热爱军队”的社会氛围在秦邮大地蔚然成风。

近年来,高邮致力建设文化文明交相辉映的新高邮,以此为契机,高邮深入挖掘双拥文化内涵,下大力气推进双拥工作宣传力度,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事业来推进、作为一个品牌来打造、作为一种文化来培育,谱写了鱼水情深、和谐共建的时代篇章。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