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地方动态

南通海门“时光圈”工作法提升军休服务质效

发布时间:2022-03-24 22:08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南通市海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近年来,南通市海门区军休中心以贯彻实施《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办法》为契机,对照《南通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机构星级评定标准(试行)》,创新“时光圈”工作法,着力推进军休服务保障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争创五星军休机构。

搭建10分钟“服务圈”

海门区军休中心通过推进个性化、社会化、网格化服务,化解军休人员居家服务、就餐、就医、出行等难题。一是提供“10分钟随传管家”服务。由军休中心人员和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担任“军休管家”,每人结对1户独居或高龄军休人员家庭,随叫随到,提供卫生保洁、日常采购、理发、缴费、出行等生活照料服务。二是实现“10分钟步行就餐”服务。22名年满60周岁的军休人员同等享受全区“老年人助餐服务”,餐食由城市中央厨房统一制作,并派送至指定助餐点。三是“10分钟‘一键双连’就医”服务。为全区军休人员建立医疗健康档案,成立由军休中心保健员、社区医生的“一对一”专属“军休顾问团队”,并建立专属微信群,分工负责日常保健、医疗急救、疑难问诊等服务,实现军休人员足不出户,通过电话、微信“一键式”就医问诊。

构建24小时“学习圈”

秉承军队学习作风,坚持政治学习不松劲。围绕“军休人员需要什么,就学什么”宗旨,不断丰富学习内容。一是打造“一个学习中心”。为军休人员建设学习活动中心,根据党日活动、知识讲座、宣讲培训等各类学习形式,设置10间功能学习室,并聘请2名具有从军经历的老年大学教师担任学习顾问。二是创设“两条学习线路”。“红色文化”浸入式学习线路,将军休疗养与游学相结合,根据老干部们的身体条件,按照就地就近的原则,选择红色教育基地、革命纪念地、军事纪念地等为游学方向,每年组织军休人员外出游学2次。“重回军旅”沉浸式体验线路,每年组织军休干部前往驻海部队开展“军营一日”参观体验活动,参观营区、装备,了解军营文化,与官兵们分享从军经历。三是搭建“三个学习平台”。“自学e平台”,军休中心为每位军休人员征订《中国退役军人》和《中国双拥》杂志,并依托微信群,每日推送理论知识、生活妙招、养生保健、应急安全等图文、视频信息。“互助学习平台”,以军休人员党小组为堡垒,组织理论学习,开展互学、帮学、送学上门。“交流学习平台”,每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为军休人员提供党员学习、政策解读、技能培训的交流平台。

打造全季候“社交圈”

发挥军休人员在政治、教育、专业技术、文艺体育等方面的优势,为其打造融入社区、融入社会平台。一是打造“一季一品”特色军休文体活动。根据季节特点,每年举办钓鱼、书画、趣味运动会、歌咏等活动,组织8名军休干部成立门球队,每年参加并举办比赛10余场。二是履行“红色文化辅导员”身份职能。分别在建军节、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节点,组织军休人员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开展军史、革命故事、军事知识等各类讲座百余场。三是营造军休服务政治氛围感。提升军休党员“两个生日”仪式感,每月为军休人员过生日,送生日蛋糕和慰问金;军休党支部每月集中为军休党员过政治生日,重温入党誓词和军人誓词,开展“政治生日谈话”活动;为军休人员建设“军旅政治生活园地”,在军休中心打造政治学习长廊、军旅荣誉室等活动阵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