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烈士双亲“微心愿” 上门征集马上办
“陈局长上门询问我的需求,得知我头晕,每天量血压要去村里卫生室,刮风下雨不方便,第二天如东县退役军人‘红色先锋’志愿服务队就送来一台血压仪,解除了我的心头之患。”4月8日,如东县掘港街道港南村烈属张宏新表示,“自从他们登门建议换了降压药,饮食改善了,血压渐渐降下来了。”
让每一位烈士双亲安享幸福的晚年,推进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今年,如东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深化关爱英烈“幸福工程”,开展“红色先锋领办微心愿、英雄父母幸福来敲门”活动,上门问需求、登门送服务,提升烈属的获得感、荣誉感、幸福感。
踏户问需家家到
“我家住在边缘地带,轿车开不进来,出脚路需要拓宽。”“我妈妈浑身疼痛,睡不着觉,要全面体检。”……3月8日,如东县退役军人“红色先锋”志愿服务队来到如东县丰利镇龙口村38组烈士父亲陈春明、月河村9组烈士母亲徐可珍的家,送上慰问品、查看衣食住行医疗情况后,与烈属拉起了家常,开门见山地询问烈属的需求,并在烈士父母“微心愿”表上记下来。
户户到,人人访,事事问,与烈士父母面对面、心交心。从3月上旬起,如东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红芳带领如东县退役军人“红色先锋”志愿服务队连续3天,奔赴12个镇(街道)区,挨家挨户摸排烈士父母亲生产生活、就医、行走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建立“微心愿”需求册,并当场交办,如东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科室和镇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立刻开展行动,圆了烈属的“微心愿”。
如东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从土地革命时期至今,全县数万名优秀儿女参军,近5000名英烈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如今,全县共有27位烈士的33位双亲健在,大多年老体弱多病。为了第一时间了解、第一时间帮助解决生活中存在各种实际困难,如东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送暖慰英烈活动,详细了解烈属们的“微心愿”。获取“微心愿”不到一周,5台血压仪、1台血糖仪、4张护理床、3张轮椅、2根拐杖、1台收音机相继送达。
失能烈属配上“居家护工”
“我母亲年初生病之后卧床不起,失去自理能力,用上护理床,摇一摇,她斜躺着舒服,我们服侍她轻松了许多。”大豫镇南坎社区李华烈士的妹妹说,3月7日,大豫镇退役军人“红色先锋”志愿者送来了一张急需的护理床,安装时遇到难题。本想让他们第二天请安装师傅来,但他们服务不过夜,立即视频连线咨询,一直忙到天黑安装调试到位。
“疏通疏通筋骨,好舒服啊。”4月3日上午,掘港街道沙南村6组99岁的烈士母亲季登英第一次享受长期照护保险护理员张冬云按摩时,很少开口说话的她突然冒出一句,脸上荡起幸福的笑容。“从床边受理失能等级申请到‘长护险’护理服务到家,只有10个工作日。”照顾老人的三儿媳倪国红竖起大拇指。
“缅怀先烈、关爱烈属,有难必帮、有困必助、有求必应,就是告慰为国捐躯英烈的最好行动。”当如东县医保局接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传来的两位烈士母亲失能的信息,立即登门办理长期照顾保险等级评估申请手续、安排专家上门评定失能等级,以最快速度让烈士母亲享受“长护险”居家护理服务。
送福行“适配版”变成“加强版”
岔河镇南桥村2组独居烈属葛吴开今年90岁,依靠拐杖走路,出不了门,但退役军人“红色先锋”志愿服务队乐当他的“跑腿”。得知他的电视机没画面,岔河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张小峰把检修师傅带上门排除故障,让老人看上了电视;得知床单、被褥需要换新,村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叶阳阳选购后,让老人用上了新的。
办一件,成一件,点亮了烈属“微心愿”,如东退役军人事务局延伸打造全链条服务,建立三级联动机制,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帮扶烈属、关爱烈属。全县17个县镇(街道)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推行常态化走访,对烈属家庭在生活、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全维度帮扶,思想上帮助解惑、生活上帮助解困、医疗上帮助解难,让“红色先锋”为烈士父母送福行的“适配版”,变成全社会为烈属暖心窝的“加强版”。
为了关爱烈士父母,如东县人民医院开辟个性化烈属就医绿色通道,为烈属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烈属常态化乐享“医无忧”。如东县人民医院“健康绿舟”志愿服务队义诊大篷车开到27名烈属家,呼吸科主任黄爱梅、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吴明明、副主任医师缪亚琴连续奔波3天,为卧床多年烈士母亲量血压、测血糖、检查心率,开出处方。每到一户,他们都认真查看服药品种,针对患慢性病烈属的病情提出换用药建议;大外科护士长张锫锫现场传授护理技巧,让烈属享受更加专业化的护理。
烈属欧阳福住房后侧河塘严重塌方,危及住房安全。他的儿子欧阳林在南疆作战中,火线抢救敢死队伤员时壮烈牺牲。如东县城管局局长陈斌得知后,连夜与渣土运输企业取得联系,立即将3车建筑渣土无偿送到,填堵了缺口。
“尊崇烈属、关爱烈属,我们聚焦烈属‘急难愁盼’,精准对接,与相关部门协同打出特事特办组合拳,推出精准化服务套餐,实现户户有人帮、事事有人管,一股股暖流常年荡漾每一位烈属的心房。”陈红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