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媒体报道

《新华日报》整版关注江苏烈士褒扬工作

发布时间:2023-04-06 17:39浏览次数:


为烈士寻亲 接英雄“回家”

从革命战争年代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无数英雄为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条件限制,一些烈士没有留下准确的家庭和亲属信息,一些烈士亲属长期不知道烈士的安葬地。

为烈士寻亲、接英雄“回家”,近年来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牵挂于心的一项重要工作。每一次成功“团聚”背后,都有一段豪气干云的历史故事、一场痛彻心扉的生离死别、一次万众一心的坚定寻觅。

你的名字,我的“祭”忆。值此清明之际,本报与读者分享最新的烈士寻亲故事,以此告慰烈士英魂,向烈士们献上敬仰之花。

54年寻亲路 从黄海之滨到戈壁滩上

从连云港市赣榆区到甘肃省酒泉市,有着2400多公里的距离,如果不是一场跨越54年的找寻,赣榆区的董淑波和董淑萍兄妹俩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会和一片戈壁滩产生如此紧密的联系。如今,位于酒泉市的东风革命烈士陵园成了他们心中的牵挂,因为在这里埋葬的烈士中,有他们的叔叔董毓祥。

“奶奶,我们找到叔叔了,您看见了么!叔叔,我们来了,侄儿侄女今天终于找到您了,跟我们回家吧!”3月28日,董淑萍跪在东风革命烈士陵园内董毓祥烈士墓前,抚摸着墓碑,满含热泪倾诉思念之情。董淑波在一旁不断地擦拭墓碑,哽咽着说:“找到叔叔了,现在安心了。”在场的连云港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赣榆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集体向英雄鞠躬、默哀、致敬。

董淑波兄妹俩手捧着从家乡带来的故土,小心翼翼地洒在董毓祥烈士的墓碑上,并在陵园取走一抔土。“带走一抔墓土,就是带叔回赣榆老家了,让他魂归故里,也方便亲人祭扫。叔叔牺牲时22岁,从奶奶到我们,一家三代人多年来一直在打听他的消息,现在终于圆了心愿。”董淑萍说。

1947年8月,董毓祥出生于赣榆区海头镇海前村,1968年4月参军,在兰州军区某部服役,历任班长、文书等职。1969年9月在一次国防施工中因公牺牲,被评为烈士。

董家一门两代烈士。董毓祥的父亲董作恕生于1916年,曾是海前村骨干民兵,1947年6月随解放军北上,当年8月在北渡黄河时,因所乘坐的渡船被敌军轰炸,光荣牺牲。董作恕牺牲后,妻子王绪珍独自抚养年幼孩子,并大力支持二儿子董毓祥参军报国。

董毓祥牺牲后,烈士档案记载安葬地点为甘肃省兰州市跃进村清水里烈士陵园,但是家人与陵园联系后并没有找到。受当时条件的限制,几十年来家人一直苦苦寻找,始终没有找到具体安葬地点。

16年前,王绪珍老人在去世前紧紧拉住大儿子董毓福的手交代说:“一定要找到你弟弟啊!”其后,董毓福根据仅有的信息,不断到处寻找,还托战友打听,仍然没有消息,寻亲的接力棒逐渐交到董毓福的儿女董淑波和董淑萍兄妹俩手中。

2021年7月,董淑波找到赣榆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希望能得到帮助,了却一家人的夙愿。“我们与兰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对接,并对当地烈士陵园烈士信息逐一比对,没有成功,通过全国烈士褒扬系统比对也未成功。”赣榆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科科长汪帮亮说,后来联系上了董毓祥的战友司彦南,经他回忆,找到了东风革命烈士陵园这条关键线索。

赣榆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立即联系东风革命烈士陵园,最终确定董毓祥烈士安葬处。原来,董毓祥烈士档案中记载的是牺牲地点而不是安葬地点,记载姓名为“董入祥”,且董毓祥烈士是先安葬后又迁移到东风革命烈士陵园内,陵园内墓碑姓名又是 “董瑞祥”。经多方比对论证,除烈士名字有一字之差外,入伍时间、牺牲时间、所在部队、籍贯信息等全都对得上。经烈士哥哥董毓福确认,“毓”“入”是辈分排行字,在家乡话里同音,“毓”为正字,“入”为日常混用的简写字。

“得到这个消息后,我们第一时间通知兄妹俩,他们表达了前往陵园祭扫的意愿。”汪帮亮说。在该局工作人员联系、协调下,今年清明节前董淑波、董淑萍得以成行。

4月2日一早,回到家乡的董淑波和董淑萍带着从东风革命烈士陵园取回的墓土来到奶奶的坟前,一边将泥土撒在坟旁一边说:“奶奶,俺们把叔叔带回来了,辗转这么多年,你们终于可以团聚了,您安息吧!”至此,董毓祥烈士的英魂终于回到故乡,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寻亲之旅终获梦圆。

“目前,我们已经帮助82名烈士找到了亲属。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把寻亲活动走深走实,努力帮助更多烈士亲属实现心愿。”赣榆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维昊说。

“叔,终于找到您了!”

“叔,终于找到您了!”3月15日,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道口镇砖疃村村民刘中夫面向泰州方向,深深鞠了一躬。

当天,道口镇退役军人服务站负责人刘怀彦在电话里告诉刘中夫,经详细比对信息,确认他在抗美援朝战场负伤牺牲的叔叔李日峰,就葬在泰州市海陵区凤栖园(泰州墓园)。

虽与叔叔素未谋面,但刘中夫从小就听奶奶和母亲讲述叔叔的事迹。“叔叔1924年出生,1942年参军,打过日本鬼子,参加过解放战争,后来又上了朝鲜前线。在朝鲜战场为救一名小战士,叔叔不幸负伤染病,被送回国内救治,1956年不治牺牲。在泰州治疗期间,奶奶和父亲去看望过他。叔叔还经常往家里寄钱,接济家人。”刘中夫回忆,家里原先有一个“小本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李日峰参加过的战斗、立过的军功、拿过的荣誉。可惜1974年发大水,小本本连同军功章一起被冲没了。

李日峰牺牲后,刘中夫和母亲曾想去找叔叔的墓,但由于跨省路途遥远,加上家里经济压力大、亲属关系证明材料丢失,未能成行。刘中夫的父母相继去世后,关于李日峰的信息越来越少。“我每年清明祭拜叔叔,只能去路口,面朝泰州的方向,给他烧点纸……”

和李日峰一起合葬在泰州凤栖园的,还有69名战友。每年清明,不少泰州市民自发带鲜花来祭拜。

上世纪50年代初,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700余名因战负伤和致病的官兵来到江苏省第八康复医院(现泰州人民医院前身)接受治疗,其中70名战士久治不愈,与世长辞,被泰州市民政部门安葬于南门公墓。1998年,因城市建设需要,泰州市民政局将他们的骨灰迁葬到海陵区凤栖园。当时通讯不畅,交通不便,加之时间久远,档案缺失,这些志愿军战士的亲人大多不知其行踪和下落。

泰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褒扬处副处长张华告诉记者,有关部门也曾组织过查找,但因种种原因,只找到3名抗美援朝战士的亲人。很多老兵被送来时,患有空洞型肺结核,病情严重,受当年医疗条件限制,一些战士不幸病故。按照当时的政策,战场负伤后因旧伤复发去世的人员可以追认为烈士。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志愿军战士的亲人也逐渐离去,为烈士找到亲人,帮助英雄魂归故里,告慰英灵迫在眉睫。但只有烈士姓名,无籍贯、部队番号等背景信息,给寻亲过程带来很大难度。

3月6日,张华向在临沂市兰陵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的战友发送凤栖园合葬墓烈士的寻亲信息,该战友又联系临沂市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寻找,最终在莒南县道口镇找到李日峰烈士的亲人信息。莒南县还有一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叫“李日松”,与“李日峰”发音接近,后经了解,李日松烈士被安葬在了朝鲜。

这两天,刘中夫已和张华取得联系,“我准备今年去一趟泰州,把‘叔叔’接回来。”

11位三江营烈士魂归故里

4月4日上午10点,春雨霏霏。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三江营革命烈士陵园内,正在举行“清明祭英烈 云端寄哀思”清明祭扫活动,烈属代表、功臣代表、退役军人代表等百余人现场缅怀烈士。其中,就有近两年来刚刚找到的三江营烈士张震、高华政的亲属。

图片

江都区烈士陵园管理处副主任李正明告诉记者,在江都这片红色热土上,有记载的革命烈士就有1180多人,其中包括牺牲在三江营的67位烈士。

扬子江、淮河入江口处夹江以及扬中市太平江,这三江汇聚之地,得名三江营。1949年4月8日晚至9日晨,中国人民解放军20军60师179团打响解放江都的战斗。江都解放后,冲锋号再度响起,战士们又投身渡江战役,留下的是67名用鲜血为他们铺路的战友。他们的名字,永远地镌刻在三江营石碑上,但由于战争年代条件有限,烈士们的更多信息没能留下来,身份无从考证,牺牲在三江营,不知魂归何处。

74年来,江都人民始终牵挂着这67位烈士,为他们寻找亲属,帮助他们“回家”。“我的手机号码是13952709001,现在也是三江营烈士寻亲活动的‘寻亲热线’。”寻亲志愿者顾建春是通过媒体发布信息,寻找三江营烈士亲属“第一人”。他是听着三江营英烈故事长大的,同时也曾是一名军人,“帮助这些烈士回到家乡,是我的光荣使命!”最近一段时间,顾建春的手机被打“爆”了,不断有烈士亲属来电咨询线索。

2021年3月,江都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发起为三江营67位烈士“寻亲”活动,顾建春是主要牵头人之一,迄今已找到11位三江营烈士的亲人,同时也为在江都其他地方牺牲的4位烈士找到了亲人。

今年2月的一天,山东省平度市旧店镇袁家沟村刘洪喜烈士衣冠冢前,烈士的侄子刘希章深鞠一躬,大声喊道:“叔,三江营来人啦!”刘希章今年也已73岁,在江都区找到他们之前,刘希章一家一直不知道叔叔葬身何处。他激动地说:“我们终于可以接叔叔回家了,我们想念他啊!”

同期找到的还有三江营烈士赵洪信的亲人。2月16日,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王宪颖与顾建春一起,来到赵洪信的家乡沾化区下洼镇北陈村。他们见到了赵洪信的堂弟赵洪民。“洪信堂哥是俺父亲一手拉扯大的,我们从小一块长大。”赵洪民一直珍藏着赵洪信的《革命烈士证明书》。

“顺着这条寻亲线索,我们有了更多头绪!”顾建春欣喜地说,他们正在联络烈士张玉明和荆慎祥的亲人。据他们亲人手里珍藏的烈士讣闻记载,烈士埋葬地点为江都县高桥村。经考证,烈士埋葬地应为现在的镇江市丹徒区高桥镇,1949年属当时的江都县代管。

“看到烈士的亲人来到三江营祭奠,我感到特别欣慰。”顾建春说。在顾建春的手机里,“三江营烈士全国寻亲团”的微信群被置顶,群内有近30名成员,包括烈士亲属、志愿者、地方史研究者等。近期,这个群内不断有好消息传出。

虽有不少成果,但寻找更多烈士的亲人依然困难重重。“不少寻找因线索中断、信息有误等原因,无奈只能以遗憾而告终。”江都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赵钊说,“事虽难,做则必成。让烈士回家这项事业,我们定会一直做下去!”江都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成立3年来,通过成立工作专班细化责任,建立史志、户籍、大数据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寻亲机制,并通过数字化手段,已共计寻找到98位烈属。


在缅怀追思中铭志前行

梨花风起,清明又至;大江南北,同祭英烈。清明,是一个关于纪念的节日。人们或前往烈士陵园,向英烈敬献鲜花;或走进革命场馆,重温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或通过网络祭扫,在指尖与云端寄托哀思……每一次庄重的鞠躬,每一次无言的悼念,每一次深情的凝望,无不寄托着中华儿女对革命先烈和人民英雄的深切缅怀与致敬。

清明祭英烈,是家国记忆的唤醒、民族精神的传承。在风雨如晦的觉醒年代,革命先驱高擎信仰火炬、播撒真理火种,义无反顾踏上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的征途;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人民英雄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在筚路蓝缕的建设时期,奋斗者们公而忘私、顽强拼搏,以奋斗之姿扛起使命担当,用满腔热血点亮万家灯火,将个人命运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这些为国为民赤诚奉献的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历史的灯塔,照亮了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和光明宏大的未来。

“无尽的思念,为清澈的你。”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大地镌刻着英雄们的名字,我省以烈士命名的社区、村庄、道路等就有数百处;以实际行动告慰英灵、宽慰烈属,江苏调动全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力量,联合主流媒体、新媒体平台等社会力量共同为烈士寻亲,助英雄“回家”;英雄的事业后继有人,“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做拥有‘四个自信’的好孩子”,少先队员与革命烈士穿越时空的“对话”令人动容……缅怀英烈功绩、继承英烈遗志、弘扬英烈精神,就是守护一个国家的光荣记忆、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

英雄,是热血浇铸永不褪色的红色名片;英雄,是中华民族熠熠生辉的精神坐标。缅怀,是为了致敬。今天的山河无恙、岁月静好,是无数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致敬向死而生的英魂,致敬那些风雨中的坚韧、血与火的忠诚。缅怀,是为了警醒。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新机遇新任务、新阶段新要求、新矛盾新挑战错综复杂,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缅怀,是为了传承。沿着先烈们开辟的道路接力前进,让红色基因生生不息、历久弥新,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英雄从未远去,光芒永存人间。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我们崇尚英雄、缅怀英雄,更要学习英雄、争当英雄,把尊崇先烈的深切情感凝聚成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投身新的伟大实践,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中国式现代化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这是最好的告慰、最高的致敬、最深的缅怀。


这些烈士遗物诉说英雄过往

一些人,虽已离去,却永被铭记;一些物,记录历史,也启迪未来。又是一年清明到,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推出H5交互作品《鲜花献英烈!这些烈士遗物,诉说着英雄的过往》,让我们透过一件件文物,读懂革命先烈的初心故事,传承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红色血脉。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查看H5作品)


烈士家书里写满父亲的爱

“莉莉是那样乖巧呵!”“莉莉不是眼痛吗?可要留意些呢。”这是烈士高波在写给妻子的信中对女儿的挂念。1948年10月的一个夜晚,高波带着对妻女的无限眷恋,壮烈牺牲于南京雨花台,年仅35岁。对父亲的挂念,始终藏在女儿“莉莉”高安莉的心间。今年清明节,高安莉将带着父亲写给母亲的信来到雨花台祭扫,并将信捐赠给雨花台烈士纪念馆。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查看有声海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