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范风采】徐军:老兵服务老兵 真情铸就尊崇路
徐军:男,中共党员,1968年12月出生,1990年3月入伍,1992年12月退役,现任南京市鼓楼区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一休养所所长。他30年如一日扎根军休事业,创新推进军队离退休干部移交安置工作,构建“一站式”服务体系,建立审档台账清单式管理,解决军休干部“急难愁盼”问题近百件;实现三年集中移交安置任务高效完成,荣获“全省集中移交安置工作先进个人”。他带领单位多次获评鼓楼区高质量发展先进集体等荣誉,为新时代军休工作树立了标杆。
在南京市鼓楼区,有这样一位退役军人:他脱下军装却不褪本色,扎根军休事业三十余载,用真情搭建党与军休干部的“连心桥”,用创新书写新时代尊崇关爱的“新篇章”。他,就是南京市鼓楼区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一休养所所长徐军。从风华正茂到渐生华发,他以“永远在线”的服务热忱,在平凡岗位上树起一座精神坐标,用行动诠释着“一朝戎装在身,一生赤诚向党”的铮铮誓言。
01
“党建强则全局活”。面对军休干部党支部普遍存在的“老龄化突出、活力不足”问题,徐军深知,只有建强组织堡垒,才能更好凝聚银发力量。他以支部换届为契机,创新实施“头雁领航工程”,严把政治关、能力关、作风关,将相对年轻、热情高涨的“新生代”支委推向前台。短短三年,各支部骨干平均年龄下降近20岁,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跃升至90%,军休党组织持续焕发新活力。
在新的支部班子带领下,“老兵宣讲团”走进校园讲述烽火岁月,“矛盾调解队”扎根社区化解邻里纠纷,“银发志愿服务队”活跃在基层治理一线。近年来,两个军休党支部获评区级“五星级党支部”,一支队伍当选鼓楼区“最美老干部团队”。徐军用党建“红色密码”激活军休干部奋发有为的“一池春水”,让党的旗帜在军休阵地上高高飘扬。
02
“服务是主题 满意是标准”——鼓楼区军休一所“党员之家”活动室墙上的标语格外醒目。这是徐军给全体工作人员立下的“军令状”,更是他对200多名军休干部的庄严承诺。面对基础设施陈旧的老大难问题,他多方奔走争取50多万元专项资金,将破旧仓库变身“红色驿站”,把简陋会议室升级为“党员之家”。如今,书画室里翰墨飘香,荣誉室内勋章闪耀,娱乐室中欢声不断,老同志们感慨:“这里成了我们的第二个家!”
在徐军倡导的“五心工作法”中,细节处最见真情。他建立“问题销号清单”,三年200余次走访军休家庭,收集诉求160余条,从协调医疗救助到老旧水电维修、从高龄老人的生活起居到失能失智的社会化服务、从丰富精神文化需求到合法权益维护,30多件生活难题和思想诉求件件落实;他推行“三全服务”机制,一句“您请坐”温暖人心,一杯热茶传递温情。当94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张老拿到新办的优待证时,颤抖着敬了个军礼:“组织没忘记我们啊!”这个军礼,是对徐军和鼓楼区军休一所的最高褒奖。
03
面对军休干部移交安置任务,徐军以“让部队放心、让干部顺心”为标准,打出改革组合拳。他将接收流程细化为5大模块,编制《移交安置操作手册》,创新“一站式”服务机制,三年高效接收75人,实现“即来即审、即交即接、快捷高效”的鼓楼速度。
针对军休干部“人户分离”的老大难问题,他多次协调公安部门推进设立社区集体户,解决了15位军休干部的落户难题。这项首创经验如今已成为全省示范案例,见证着军休工作者的智慧与担当。
04
深秋的校园里,二等功臣曲老正在给孩子们讲述上甘岭的故事。徐军精心培育的“红色播种工程”,组织军休干部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三年开展宣讲50余场,受众5000余人次。2024年,他以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为契机,联合多家单位打造共建矩阵,让“红色教育联办、志愿服务联动”成为鼓楼亮丽风景。
军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徐军建立“荣誉传承机制”,组织参战老兵开展口述战斗历史活动;创办“老兵讲堂”,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当小学少先队员为军休干部戴上红领巾时,两代人互相敬礼的瞬间,定格成新时代尊崇军人最动人的画面。
05
三十载春华秋实,徐军用双脚丈量初心。办公室深夜常亮的灯光,记录着他审核档案的专注;暴雨中赶往军休干部家的背影,见证着他排忧解难的急切。荣获“江苏省集中移交安置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时,他说:“荣誉属于集体,我只是一名服务员。”
如今,在鼓楼区军休一所,“党建标杆、服务典范、创新先锋”的品牌矩阵已然成型。有人问徐军图什么,他指着荣誉墙上几十块先进奖牌说:“我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服务好军休干部,就是守护国家的精神丰碑。”
尊崇军人不是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信仰;忠诚担当不是标榜,而是躬身力行的坚守。在这条充满温度的尊崇之路上,徐军正带领军休一所,书写着更多“老兵服务老兵”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