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第四届“声音里的红色档案”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宣讲赛结束
“新时代的‘追光’,就在我们紧握的笔杆里——它书写的是民族复兴的壮阔诗篇!”这是来自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太炎小学的齐俊辉在活动现场讲述蒋治烈士满怀赤诚的一生。
7月25日上午,在浙江省杭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的会议室里,第四届“声音里的红色档案”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宣讲赛正式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由杭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志办)、共青团杭州市委主办,杭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杭州》杂志社承办,杭州市萧山区河上镇人民政府、杭州市萧山区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抗日战争胜利浙江受降纪念馆、余杭抗日战争纪念馆协办。
活动面向全市中小学生,通过线上征集和线下选拔的方式,吸引了60余所中小学校2000余名学生报名参与。经过层层筛选,来自近40所学校的51组选手脱颖而出,登上宣讲赛的舞台。
“算盘一响,黄金万两?不不不,萧山临浦老陈家告诉你:算盘珠里,蹦出来的可不只是钱,还有铮铮铁骨中国心!”来自萧山区银河实验小学的俞芊朵用情景演绎的方式讲述陈朵如一家三代的爱国信念。
“今天,当我们仰望和平的蓝天,不应忘记那些用生命照亮祖国天空的英雄。他们的牺牲与奉献,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上!”来自萧山区崇文世纪城实验学校的陈骐慷慨激昂地说。
“从一人守墓到万人瞻仰,‘孤魂碑’早已不再孤独!它化作精神的火炬:在村民冒险救人的担架上,在红军战士月夜收殓的泪光里,在老人20年风雨无阻的脚步中——这,就是中国人血脉里的忠义,是穿越时空的精神坐标!”来自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丁蕙实验小学的林语乐深情解答“孤魂碑”为何不再孤独的疑问,呼吁全体青少年永远铭记为国家献出一切的英烈。
51组选手饱含深情地讲述了杭州抗战历史、钱塘江大桥的精神密码、富阳受降的抗战血泪、空中卫士的忠魂永驻……他们带领听众重温那段烽火岁月,唤起心底最深沉的记忆。比赛现场还邀请了党史研究、播音主持、文稿撰写等领域的专家,以及来自多所红色场馆的负责人,对比赛进行点评并指导选手。
经过激烈角逐,来自杭州市萧山区银河实验小学的俞芊朵同学等20名(组)选手荣获“金牌志愿讲解员”称号,来自萧山区崇文世纪城实验学校的余芯岳同学等31名(组)选手荣获“优秀志愿讲解员”称号。
“金牌志愿讲解员”将参与接下来的红色研学营,进入专业录音棚录制红色故事音频。音频生成二维码后将在杭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红领巾筑梦空间、萧山革命烈士纪念馆、萧山抗战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抗日战争胜利浙江受降纪念馆、余杭抗日战争纪念馆7大展馆同步展陈,并有机会参加后续的抗战主题宣讲活动和烈士纪念日展演。
“参加这次活动,我深受触动,抗战先烈的事迹让我更加懂得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今后,我要把这些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来自淳安县南山学校的储悠然激动地说。来自杭州市星洲小学的郑凡韬同学也表示:“做志愿讲解已经有两年时间了,这次讲述钱塘江大桥的故事得到了评委老师的悉心指导,激励我更积极投身红色宣讲的队伍。”
自2022年起,“声音里的红色档案”系列活动已连续举办4届,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广泛好评。市纪念馆负责人表示,通过此次活动,积极推动了杭州红色资源的联动发展。下一步,杭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将组织金牌志愿讲解员走进部队、社区、学校等,开展以抗战精神为主题的宣讲活动,让红色记忆深入人心,激励更多人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